1 / 5
文档名称:

渭水人家.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渭水人家.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3/9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渭水人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渭水人家

  我生长在陕西的关中,是渭水河畔的苞谷糁子、小麦面喂养我长大。这里显著的四季改变,适宜植物生长的温带气候,和肥沃的渭河平原,共同缔造了良田万顷、物阜民丰的古陈仓。
  循环往复地耕耘在这片热土上的庄稼人,正趁着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改革劲风,热情洋溢地奔走在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康生活的光明大道上。农民们赶上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眼界开了,思想活了,她们学科学懂技术,努力探索奔赴小康社会的新路子。她们有的在家里干起了家禽家畜养殖业,有的建起了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性蔬菜销往全国各地,有的承包土地建果园,有的办商店搞批发,有的搞租赁跑运输,有的开饭店集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更多的是建筑行家里手们成立了建筑工程队,为当地的城镇建设添砖加瓦做贡献……农村已经完全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抛弃了往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正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
  走进今日的新农村,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街道,排列整齐的小洋楼,洁净宽广的水泥路面,和花团锦簇的农家小院。村中心的街道也繁荣起来了,商铺林立,日用百货、生活用具、服装布料、水果蔬菜、娱乐餐饮等应有尽有。街市上人头攒动,生意兴隆。大家在兴致勃勃地选购日用所需,饶有爱好地品尝着多种风味小吃,其乐融融地享受着本身劳动所收获的那份满足和喜悦。
  村巷里,部分老大娘重操旧业,丢弃多年的手工织布,现在在这宽裕闲散的日子里再次兴盛起来。她们把这洁净光滑的水泥路面当成了手工作坊,用各色细长的棉线纺织出五彩斑斓的粗布,然后缝合成床单,把它作为闺女的时尚嫁妆。粗布单子不只是色彩绚丽,皮实耐用,更多地寄托着娘家人对出嫁闺女的殷殷教育:一来让女儿时刻铭记家训,不忘勤劳朴素、贤惠孝顺的传统美德;二来期望女儿能把这个“关中一绝”的手艺世代传承,发扬光大。部分老大爷们则在门前的树荫下悠闲纳凉。她们或两人一堆在对弈,或三人一扎在掀牌,或四人围成一桌打麻将,她们个个面露喜色,神情悠然自得。小孩子们在大人的率领下,兴冲冲地跑出庭院,来到村中心的文化娱乐广场,各自玩起了喜爱的玩具。有的压跷跷板,有的荡秋千,有的登椭圆机,有的坐上了荡椅,稍大一点的孩子还学着打乒乓球、篮球,跟着大人学象棋、下围棋……她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美好童年。兴趣运动的老年人也自发组织起来,她们在广场一角练起了太极拳、健身操,扭起秧歌办起自乐班,三天两头还要举行个门球赛、板羽球赛、健身操大赛等。农村多种文化场所的建立,健身器材的普及,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业余兴趣,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美景。
  夏收秋播是农大家最繁忙的季节。小麦成熟了,一望无际的田野变成了金色的海洋。农大家开着自家的农用车来到田间地头,装满了由收割机刚脱了粒的小麦,然后喜滋滋地运回家,散开在自家门前的水泥路面上晾晒。家家户户七八亩地的小麦,用不了三四天的时间就全部已晾晒完成,颗粒归仓了。过去那种需要老牛慢慢悠悠耕作个把月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替代它的是快速便捷的旋耕机,只需十几分钟就把整个土地翻个底朝天,既松软又厚实,一寸不落。播种机能将种子均匀地散布在土壤里,深浅适度,最益于种子的发育成长。玉米种子在土壤中历经发苗、生长、开花,三个月后便长出了硕大金黄的玉米棒子。在玉米生长的期间,农大家得跟着玉米的长势进行田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