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美术课改美术课改中的“人文主义”精神.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术课改美术课改中的“人文主义”精神.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1/3/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术课改美术课改中的“人文主义”精神.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术课改美术课改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关键词〕 美术;课改;人文精神;教材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件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08―0023―01
  美术课改中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能力,这是“人文主义”最直观生动的表现。还有,新课改把以往教学中老师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迪诱创性教育,更重视学生完善人格的建立,激励、唤醒成为教学的关键方法。总的说来,美术课改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关键表现于以下几点:
  一、美术教材的编写一直以人文性为根本
  以人民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评述》、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为例,这两个单元全部表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部依据学生普遍的欣赏能力选择材料,充足尊重了她们的共性,同时,还考虑到了她们的个性差异。老师可依据情况,合适地取舍材料,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美术书本不再是老师教学内容的主导和学生绘画技巧的摹本,而是教和学的辅助性工具。老师不只是学生的技法教导者,更是学生自由发展的导师。
  二、教材的内容以人为本,重视学以致用
  在教材的内容上,以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为专题。如,在《校园的春天》一单元中,学生自己动手将生活环境装饰得舒心宜人,达成了欣赏美、发明美这么一个连锁反应。这么的一节课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另外,新课改理念下学生要具有的基础素质还包含思想品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它们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对应地,教材所选内容也不再以单纯的绘画技法为主,比如《春天的畅想》包括到了摄影技术、古诗的欣赏,《校园艺术节》又包括到环境保护,《广告设计》又联络到了工业制造和信息技术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结合。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社会生存的多种技能,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提升其发觉美、发明美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同时培养她们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三、教学方法中的“人文性”
  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良性互动,重视多个感官参加和多个心理能力的投入,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全方面发展为目标,使学生的认识、行为、情感和社会化参加有机结合,变被动接收为主动体验,尊重她们本身的发明性。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西方绘画的人文性和东方绘画的自然性这两种不一样社会形态下的不一样意识形态有更透彻的领悟,在上课时我特意请同学们欣赏了两首曲子。一首是中国古典名曲《寒鸭戏水》,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