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考评指标优化 考评内容和考评指标.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考评指标优化 考评内容和考评指标.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1/3/9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考评指标优化 考评内容和考评指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考评指标优化 考评内容和考评指标

  企业实战演练——考评指标优化
  检视一下本身企业现行的考评指标体系,是否需要改进或优化?一起来探讨处理吧,请问:
  1、现在你们企业的考评指标存在哪些问题?
  2、你会怎么来改进或优化?请详细分享。
  更多分享请文///库搜索。。。 解答一: 从一个企业职员角度、从企业人事行政部组员的角度来看,现在企业考评指标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相信这些问题大多数是众多中小民营企业的通病:
  1、高层领导行政干预过强。
  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雪中在周四打卡中提到过,我们人事行政部有一个考评指标是证照办理立即率,按工作内容划分来说该属门店管理部考评指标的,我们部门领导数次提出也无效。
  优化提议:
  1 改变不了领导那就改变自己,从部门名字其实也能够大约看出部门的地位,人事、行政合为一体,人力资源从业者要改变这一现实状况更多的还是要从本身下手,凭成绩取得话语权、领导授权,降低领导对工作的干预;
  2 要么忍,要么走人,不过我国企业环境大多如此,因此还是多参考第一点;
  2、部分考评指标设置不合理,部分考评指标设置实际意义不大
  问题:举两个例子:1 培训,我们人事行政部干预培训的考评指标是“培训完成率”,也就是你完成了多少场培训即可达标,那么培训效果之类的就不关注了,那么这么的考评指标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为了培训而培训,为了考评而考评?2 我们部门还有一项指标是职员流失率,全部职员流失全部归责和人事行政部,我记得三茅曾经讨论过试用期职员流失谁之过:HRor 用人部门?我们企业不管是试用期还是多年的老职员流失,全部统计到人事行政部,我马上有种比窦娥还冤的感觉有木有?
  优化提议:梳理两方面工作:基于企业战略、基于部门职责来设置考评指标,依旧以培训为例,结合企业战略进行培训方面指标设置时,则能够将指标设置为有关礼仪培训多少场,有关专业技能培训多少场,满意度在90%以上等指标。
  3、权重设计趋于“平均化”
  据我了解到人事行政部和其它部门的考评指标,企业级指标占50%,其他指标大约有5项左右,而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基础全部未10%,这么也就失去了KPI 考评的意义。
  优化提议:利用经验法、排序法、20/80标准等指导方法对考评指标进
  行梳理、比较,并配以对等的权重。
  4、 个人考评指标:失去考评实际意义
  问题:在前期打卡雪中也提到,现在企业个人绩效考评关键从技能、行为、态度等方面考评,而且各部门对职员考评指标一致,这么的考评难以区分优异职员和一般职员,也就失去了考评原有的意义;
  优化提议:先做工作分析,梳理出工作说明书,基于各岗位岗位职责,建立各岗位个人绩效考评指标。
  解答二: A 部分——存在问题:
  1、搜集考评对象的实际工作绩效不够正确。在对中层干部或职员的考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把人为主观的原因参杂其中,譬如总经理对部门经理的见解,部门经理对科员的见解,忽略或轻视了对考评对象实际工作成绩的考评评价。
  2、考评标准制订不够科学。我们在考评干部或职员时较多的经过德、能、勤、绩、廉等部分比较笼统的概念进行考评,考评指标比较抽象,不能够清楚真实反应出被考评对象的实绩,而且,易于产生主观原因决定最终考评结果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