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让他人的冷眼见鬼去:见鬼
生命从形成的那天起,就开始受恩。父精母血,十月怀胎和随即的艰辛抚养,无不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感谢那些抚养、教育我们的人和土地。因此,一旦生命能够独立的时候,首先就会产生一个报偿心理,即献出本身的光和热。这种报偿心理不论你意识到了没有,它全部是存在的,比如,小时候,父亲母亲经常会要求我们,好好听话,去干这个,去干那个。于是,我们会放弃掉自己的喜好而去做我们本不愿意做的事。只因为这是生我、养我的父母的话。再大部分,我们会在不一样的场所听到:为学校争光,为单位争光,为祖国争光。我们会竭尽全力地去做这些事情,只因她们或教我,或育我,我们必需不让她们失望。
逐步的,这种要求溶进了我们的血液,培养了我们向上的精神和最大限量贡献本身的需求。“无怨无悔,报偿于汝”,不论这个“汝”的内涵是什么,那种奉献的实质却是一样的。许很多多的奉献聚集一起,最终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推进着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据生物学家说,这种“献出”精神不但存在于人类身上,而且存在于一切生命中,它是这个世界充满生机和生命得以延续和进化的根本。
不过,因为多种多样的原因,一样的付出却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有的人的献出带来了流芳百世,有的人的献出却是遗臭万年;有的人一献出就会得到回报,有的人献出了一切却只落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洁净”。这种迥然而异的结局,是最令人迷惑不解的,也是产生“报国无门”“造物戏人”等感慨的关键原因。
这其实是我们所受的“贡献”教育的最大缺点。从小,我们就被亲人通知,你是杰出的,你所做的一切,会对这个世界起到主要的作用,你的贡献一定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再就是,你一定会成功,一定会成为杰出的。假如你失败了,你就白活在人间了,你就对不起抚养你的亲人。却没有些人告诉我们,在作出贡献的同时,还要忍受这种“贡献”不被他人认同的痛苦,和认同前那段漫长时间内所产生的焦虑和迷惑感。我们只被通知,贡献是光荣的,伟大的,耕耘了就会有收获。却没有些人在这之前告诉我们,“贡献”的后头还有那么多的要求,比如,你的这种贡献必需是和整个历史的发展时尚相一致的,即使你的“贡献”再伟大,还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并能最终成为现实。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事,全部可能使你的这种理想成为“泡影”。
我们在生活中常会碰到这么的事情:你废寝忘食,全力以赴地做成了一件事,如完成了一个设计,提出了一个提议,写成了一篇文章,结果呢?那怕是你认为再妙的东西也根本博不到一声采,他人轻轻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就能够把你的一番苦心根本否认。这时,你会有如五雷轰顶的感觉,自尊心和自信心如雪崩般地溃塌,你生气,你恼怒,你难过,你慨叹,你惋惜,通通没有用。你生的气等于白生,你说的话等于白说,你干的事等于白干。谁会去注意一只蚂蚁扛的东西有多重?你可能没了激情,想就此颓废下去,那恰好证实了部分人的见解:你不成熟或“贡献”的动机不纯。
我的一位好友,是一个以写批评性报道而小有名气的记者。她曾给我讲过她的一段经历。刚到报社时,她曾经历过写十篇批评性报道被“枪毙”八篇的情况。她说对于稿子的真实性,她能够用人格来确保,而对于稿子的主要性,连总xx也认同,可就是发不出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怕惹麻烦,上面有些人打了招呼,怕刊出后副作用太大等等。她说,那时,记者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