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阿里牧区行-阿里牧区.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里牧区行-阿里牧区.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3/1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里牧区行-阿里牧区.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阿里牧区行|阿里牧区

  在西藏最好的秋季里,我们来到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的阿里,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被世人视为“地球的第三极”。阿里的总面积是34.5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为0.23人。这里即使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但并非大家想像的是不毛之地。阿里高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是西藏关键的牧区之一。在阿里牧区的所见所闻,给了我们很多新鲜的感受。
  山羊背上“采黄金”
  年愈60岁的老牧民顿珠坚赞,放牧半辈子历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关心畜产品的市场行情。看了山羊绒的价格,她说: "今年冬宰家里还会多淘汰些马匹和高龄山羊,多养品质优良的白山羊,增加羊绒产量。”今年,她家山羊绒的收入有3万多元,成为家庭现金收入的关键。
  拥有4亿多亩宽广草场的阿里地域,是西藏的关键牧区之一。丰富的畜产品中,当地盛产的山羊绒是国际市场抢手货,被誉为“软黄金”。然而,因为自给自足的牧业经济处于原始落后的经营状态,这里农牧民的商品观念淡薄,使这一优势资源很长时间以来未能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大家手持“黄金”,却过着拮据的日子。
  近5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阿里地域依靠国家和弟兄省市的大力支持,前后投资7000多万元,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完成新建牲畜良种选育站20处,新修标准羊圈万间,修建牲畜药浴池60座,草原围栏3万亩,无水草场开发打井181眼,修建羔宫4万多处。新建的白绒山羊原种场和扩繁场,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选种配种,提升了绒山羊品质,全方面加紧了山羊绒基地的建设。
  牧人顿珠坚赞所在的日土县,喂养绒山羊历史悠久,这里有世界著名的白绒山羊,经过长久自然和人工选育,品种不停得到优化。经农业部判定,日土县的山羊绒品质创下了羊绒纯度最高、绒细度最细、绒毛单位面积毛束密度最高、无饥饿痕四个世界之最,是西藏的绒山羊关键选育基地。为推广这种品质优良的山羊,1995年阿里地域在日土建成了白绒山羊原种场,相继在革吉、改则、措勤三县建立了繁殖场,并在广大牧民中开展白山羊品种选育、推广实用技术的培训。革吉县在引进推广日土白山羊的同时,采取当地绵羊和日土山羊杂交的措施,杂交后每羊产绒多达600克。 5年前守着数百只大小牲畜,却过着贫苦日子的顿珠坚赞,近几年来前后卖掉了五十多头大畜,购进了200多只纯白山羊。现在家里已拥有山羊500多只。她不但盖了新房,还买了手扶拖拉机。过去以养绵羊为主的革吉县雄巴乡牧民贵桑,现在500多只牲畜中山羊已占到7成,家庭销售羊绒的收入成倍增加。
  走进阿里宽广的草原,绿草如茵的草场到处是游动的白山羊。现在,阿里地域白山羊数量由5年前的90多万只增加到110多万只,一只山羊过去一年产绒最好只有148克,现在平均产绒达成222克。全地域年产羊绒由九十年代早期的15万千克增加到现在的万千克。去年,全地域出售山羊绒销售收入达成3000多万元,占牧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
  放下牧鞭办旅游
  牧民益西放下从她父辈手中接过的牧鞭,开始从事旅游这一崭新的行业时,一条宽广的致富之路便展现在她的面前。
  益西所在的仲巴县帕羊镇在新藏公路上,近几年来,伴随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前往阿里的游客逐年增加。热情好客的益西送走一批批借宿她家的游客后,兴办旅店的念头开始萌生。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