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随便谈谈?读书?坚持有一个力量叫坚持
摘要:“怎样做认为好老师”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在特级老师魏书生的身上,我深受启迪,也认识到一位好的老师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决不可照搬他人,我们学习的应是人家的精髓,而不是简单的形式。那么读书和坚持就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关键词:魏书生;随便谈谈;读书;坚持
很久以来,我们做老师的全部在寻求一条路,一条通往好老师的路。当看到魏书生这个名字时,我想我是找到了导师。鲁迅在著名的《导师》一文中教我们要和自己的导师“随便谈谈”。随便谈谈,她的尤其的思想便会给我们以启迪,让“思想的启迪”和我们一起“寻路”。但我想,我们是极难有机会和大师进行面对面地交谈的,似乎这条路和我们相距甚远。庆幸的是现在的媒体,网络,出版商给我们发明了机会,我们能够读她们的书,听她们的录像讲座,有的还能够在大师的博客里发表见解,聆听教育。她们儒雅的学者风度,幽默风趣的谈吐,妙语连珠的话语总是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这次听了魏书生讲的“怎样提升学生的”和她的“教学六步法”后。脑海中马上有了最简单直接的感受——把自己变成一位“懒”老师——一个愉快的目标。
“一个老师,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老师,一个不批改作业,不出考卷,不批考卷的老师;一个一年在外讲学多个月,却能让班级管理井然有序,班级活动丰富多彩,班级成绩名列前茅的老师;一个和学生共同享受课堂和人生愉快的老师;一个让多少老师仰视的老师。”给我们了一个深深的启迪——只有“懒”老师才能教出“勤”学生。和之相反的是我们,天天起早贪黑,伏案工作,每篇作文全部全批全改,每次上课全部仔细分析、面面俱到。日常生病了全部不敢轻易请一天假,生怕耽搁了上课。甚至还把活动时间占来让学生学文化,但取得的结果却事倍功半。一个是“乐中乐”,一个是“苦中苦”,鲜明的对比,对比出一个发人深省的事实。我们不禁思索,这是怎么回事?是我们天生就想吃苦?不是,愉快是每一个正常人的追求。那是我们脑子笨,想不出好点子?也不是,科学早已证实,正常人之间在智商上的差距并不大。或是我们教的学生整体基础差,素质低?更不是呀,魏书生老师曾经把一个年级每个班的差生组成一个班去带,仍带出了不错的成绩。这么,我们似乎得出了一个连我们自己全部不相信的结论,我们全部应该成为“魏书生”式的老师。那么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又怎么解释呢?用中医学中开中药的说法,我们缺的是“药引子”,而且不是一个。
纵观古今,古今中外一流的导师,不但含有极高的学术底蕴,而且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文化底蕴和人格品质。这些“底蕴”从哪来呢?读书,读经典的好书。有的会说,我们从小受的教育限定了我们的思维和发展,因为我们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真正的好老师,真的是这么的么?不是的,著名的国学大师沈从文的文凭是“高小毕业”;著名文化大师,画家齐白石受过的也只有小学教育。现代学者余秋雨先生就说过:“每个大学的教授在大学讲的全部是这门学科最基础的东西,并不深奥,真正的学问全部是自学的。”从中不难看出,文化底蕴的积累不在意上什么学,而在意你是不是坚持学。老师的继续教育发展到今天,各门学科不可谓不齐备,什么导课技巧,板书技巧,结课技巧呀,什么新课程理念呀,什么新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呀,但我们全部知道深深的文化底蕴大部分并不是从这些书中能够汲取的。文化底蕴恰恰来自那些被我们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