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停推进,广大中学老师围绕新理念、新课标组织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个主要的教学活动模式,是针对灌输式教学提出来的,教学的作用不是填鸭式地把尽可能多的知识塞满学生的脑子。而应是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分强调接收式学习倾向,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在主动参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解难、释疑、尝试、猜想。从而真正地了解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来谈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变“传道授业”为“激励求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老师是关键。老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充足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和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这就要讨教师走出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模式,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引路人”。在探究性学习中激励学生去发觉,引导学生去研究,组织学生去探索,用欣赏的眼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激励者。
案例1:学习《数列》一课时,笔者不急着讲解相关的知识,而是先让学生们观察几组数字,然后让学生思索这些数字是根据什么规律排列的,比比看谁找得快。
①1,2,3,4,5,……②2,4,6,8,10,……
③1,1/2,1/4,1/8,1/16,……④5,5,5,5,5,……
⑤1,-3,5,-7,9,……⑥1,0,1,0,1,0,……
⑦1,3,2,6,5,15,14,42,41,123,122,……
问题抛出后,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思维也开始调动起来了。只要她们能找出一组数字的规律后,我就立刻对她们表彰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就更高涨了。她们比较快地找出了前6组数列的规律,但第7组数字却让不少同学产生迷惑,最终有一个声音打破了静寂:发觉了!发觉了!这是……同学们马上欢欣雀跃,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过程。这时笔者才缓缓地推出课题:同学们,像这么,根据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后面学习数列的分类、表示法等便水到渠成,同学们整节课情绪高涨,学得挺带劲。知识的学习是需要一个思维过程的,只要老师不总是包揽、负担学生观察、思索的权利,而是多激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为学生的主动探究设置台阶,就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爱好
友好、真实、愉悦的学习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条件。只有在友好、真实、愉悦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究,大胆地发表看法,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发明。怎样创设友好、真实、愉悦的学习情境呢?
首先,要创设唤起学生主动性的问题情境。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迷惑的情境。在教学中,创设新奇,有趣味的问题情境,能诱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疑问,点燃学生的“发觉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激发学生的探索需要。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爱好是学习的源泉,是人类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因为数学思维能力很强,而传统教学方法过分重视结论及解题的方法和技巧,重视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性,会造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