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丹霞山实习汇报
篇一:丹霞山地貌实习汇报
丹霞山地貌实习汇报
实习目标:经过实习掌握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了解地质结构、岩性及外力作用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学习野外地貌观察的方法,提升野外视野。
实习时间:2021年5月4日
实习地点:韶关市丹霞山
实习内容
结构台地:
,那里曾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沉积着厚厚的红色地层。以后盆地发生了数次的间歇上升,在流水的侵蚀下,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割成一片片红色的山群,而有些地层被抬升起来后形成了结构台地。
(结构台地 )
如上图为经典的结构台地,可见分为显著的两层,上层为砂岩,下层为砾岩,砂岩层岩性较软,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展现出红色,且微微向内凹陷,而砾岩层岩性叫硬,受侵蚀作用较强,展现出黑色,且微微向外凸出。
峰林地貌
,那里曾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沉积着厚厚的红色地层。以后盆地发生了数次的间歇上升,在流水的侵蚀下,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割成一片片红色的山群,而其中有些台地破碎后形成峰林地貌。
石柱(图片来自互联网)
石峰(图片来自互联网)
如上图为经典的峰林地貌,是因为在地层抬升过程中,由减压节理所形成的外侧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倒塌,形成地貌的早期样子,以后在流水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现在的地貌。
谷地地貌
(一线天)
如上图为经典的巷谷,一线天两侧的崖壁坡度几乎为90度,在崖壁的两侧可看到流水痕迹,由此能够推断出在一线天的发育早期,岩壁表面应有一道垂直的裂隙,以后受到风力的侵蚀作用,裂隙不停向里面凹进,再加上湿润的气候,存足的降水,流水加剧了裂隙的侵蚀,到以后就形成了现在的一线天地貌,其中风力侵蚀应为关键原因,但流水侵蚀作用也不容忽略。
如上图为经典的峡谷地貌也是谷地地貌的一个,应为巷谷地貌长久受到 流水和风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峡谷地貌。
篇二:
韶 关 学 院
学生实习汇报
实习类别: 丹霞山地质和地貌实习 院(系):旅游和地理学院地理系 专业班级:2021级地理科学班 学生姓名: 学号: 实习单位: 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 实习时间:2021年5月10日
校内指导老师姓名: 左盘石 、罗莹华、李航飞 实习汇报评分:
一、实习目标:
经过实习掌握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了解地质结构、岩性及外力作用对丹霞地貌形成的影响。学习野外地貌观察的方法,提升野外视野。
二、实习内容:
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在中方千米。
,丹霞山区是一个内陆大型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地质。到距今约7000万年以后,地壳上升面逐步接收侵蚀。在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发生数次间歇上升,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盆地的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类似于丹霞山的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红色碎屑岩地貌被称为“丹霞地貌”,就是20世纪30年代以丹霞山为代表而命名的。这里的丹霞地貌含有经典性、代表性和不可替换性,也是这类风景名山的经典代表。丹霞山在地层、结构、地貌表现、发育过程和自然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中最为具体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