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2021年什么是重阳节.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什么是重阳节.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3/1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什么是重阳节.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什么是重阳节

篇一:重阳节的由来及****俗
  重阳节的由来及****俗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有关重阳节的由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小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些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些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初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她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她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最终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她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她为徒,给她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最终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她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现在你的本事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刻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故乡,在九月九日早晨,她根据仙人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周围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伴随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忽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刻奔下山来,经过多个回合的剧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今后,每十二个月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听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因此大家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全部”。三国时曹丕在《九日和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认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她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经有了饮酒、赏菊的****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俗
  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热闹非凡。
  登高
  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 小草范文 网:)“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苦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要求,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福儿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 羊 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替代“登高”,用小红纸旗替代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全部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和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初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主要内容。清代以后,重阳赏菊之****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因此不***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
  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俗外,各地还有部分独特的****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