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泰姬陵寓言”中国新诗的丧失之旅.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泰姬陵寓言”中国新诗的丧失之旅.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3/1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泰姬陵寓言”中国新诗的丧失之旅.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泰姬陵寓言”中国新诗的丧失之旅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2011年5月,诗人欧阳江河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0年度诗人”奖,获奖作品是《泰姬陵之泪》,授奖辞这样写道:“欧阳江河的诗,意宏文奥,风雅自如。他善于在生活的修辞里铺没叙事的迷宫,在未来里想象现在,并把自己澄澈的洞见隐于冷傲的文调之中。跨越古典和现代,东方与西方,欧阳江河式的雄辩,更像是个体被时代强行征用之后不安的回声。他发表于二0一0年度的长诗《泰姬陵之泪》,神思旷逸,俯仰从容,沉静中带着激愤,器宇轩昂但不乏幽默通达。透过繁华阅尽衰败,透过落寞观看世态炎凉,《泰姬陵之泪》以实写虚,以繁复辨识生命的单纯,以悲心彻悟生死,以泪水作为痛感的标识和爱情的象征,一以贯之地见证了诗人不凡的技艺和勇气。”这样的授奖辞放在诺贝尔奖中也很到位了。

  而欧阳江河是如何看这次获奖的呢?他说:
  “这次的奖,是奖给我发表在《花城》上的一首长诗《泰姬陵之泪》的,我想,有两点意外之处,一是我最初并不在候选名单上,是终审评委根据评奖规则临时动议提名的,二是这个获奖作品是未完成的作品。因此我在深感荣幸之余,也感到某种忐忑……也许等到我写出更成熟的作品再颁发给我,我会更感幸福和从容。那时候,华语文学传媒奖本身也会更为成熟,更具魅力。”真是反讽!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从1997年以后我只写了十首诗歌,近乎没写。”
  之所以在谈论新世纪以来十年的中国新诗之前引用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充满了寓意,正是十年来中国新诗的一个“寓言”,这个寓言我们权且称为“泰姬陵寓言”。让我们来分析这个“寓言”。
  
  朝向浅薄化的丧失之旅
  
  “泰姬陵寓言”的寓意之一:标准的丧失。对《泰姬陵之泪》,欧阳江河自己并不是非常满意,也许在他看来那是不完善、未达到自己目标之作,所以他说是“未完成的作品”,“未完成”有两个含义:在整体性上未臻于完善;在字词上未修改完毕。未知欧阳江河指的是哪一层含义,但在读者看来两层含义皆具。而在评委会方面呢
?则认为此诗已经很好,好到是2010年度中国新诗中最优秀之作。由此暗示出在欧阳江河与评委会之间,诗歌的标准处于混乱的状态。这种混乱的本质正是丧失,标准只有一个,无数的标准对标准本身形成了解构。
  这正是中国新诗十年以来最根本的丧失:标准的丧失。诗歌标准的丧失是双重丧失,第一重:是不是诗的标准;第二重:好诗的标准。
  网络在这十年以来最大面积地影响了诗歌的传播,带来最大范围的诗歌写作者,借助于诗歌网站、诗歌论坛、私人博客,无数人涌入分行写作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文本,在写作者远远多于阅读者的时候,诗歌的标准在丧失。诗歌的标准是什么?在西方现代主义以来的传统中、在中国百年新诗的传统中,按潜在的约定俗成的行业看法,它大致包括:经过有意识训练过的自觉的技艺、挑选过的语言、某种审美眼光、某种写作倾向,须具备这些条件方可称为“诗”。但是在网络加口语写作口水写作的时代,这些标准已经丧失,绝大部分的分行写作者与读者以为只要分行的都是诗歌,个人的标准可以取代行业标准,“只要认为是诗就是诗。”当每个写作者都认为自己有权坚持自己的私人标准时,铺天盖地的私人标准混乱了是不是诗的标准,是不是诗的标准因而丧失。

  基于这种混乱导致的丧失,我将口语写作与口水写作从“诗歌领域”分开,将其划入“观念艺术”的领域(可详见《诗林》双月号第三期我的专栏《口语写作》一文,在此不展开讨论),在本文接下来的行文中,当出现“诗歌”二字时,所指不包括口语写作与口水写作,仅指在诗歌的标准之内的文本。
  好诗的标准又是什么?绝大多数写作者不知道是否诗歌的标准,更不会知道好诗的标准,而在标准之内的写作者,对什么是好诗的标准,也是人人自有尺寸,难以达成一致,所以才会出现欧阳江河的标准与评委会的标准不一致的情况。每一个标准之内的诗歌写作者,完全可以认为自己写下的及格线以上的文本都是好诗,每一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口味认定是否是好诗,因内部的这种混乱而带来了标准的丧失。标准的丧失有一个重要原因:未回顾传统。标准一定是由传统所酝酿与给出的,当传统从诗学视野中消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