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学语文教学的积弊管窥.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学语文教学的积弊管窥.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3/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学语文教学的积弊管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学语文教学的积弊管窥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摘 要:今列举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三种奇怪现象,并作些思考分析,旨在通过管窥这些不良教育现象形成的根源及其产生的危害,以求达到改变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应试;工具性;人文性;身份地位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失衡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任何一门语言都肩负着两种使命:一是为了日常生活的使用与交际;二是为了传承民族优秀的文化。但在高中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这两种功能的体现却严重失衡。学校和社会过于热衷语文的工具性,课堂教学片面强调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淡化甚至忽视了语文更为重要的另一功能――人文功能。试想,当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变成了仿句训练,司马迁的《鸿门宴》变成了文言翻译的典型示例,李白的《将进酒》变成了纯粹的高考名句默写,这样,我们的学生对语文课怎能感兴趣?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又怎能吸引学生?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那么民族的自豪感,民族的美德,民族的向心力以及民族的情结岂能不丧失?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淡化语文工具性。其实淡化语文工具性并不意味着语文工具性这一功能得不到落实,因为涵泳文学精义,体现民族文化,是无法离开语言这一载体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做的不应是大讲语法知识,大搞文字训练,而应把诗书文章中那一个个丰神灵秀、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展现给学生看;把那些清幽恬淡、意蕴深远的意境阐释出来给学生悟;把那些清丽典雅、口角余香的文本语言拿来给学生品。新时代语文教学及教育的管理方式绝不可扼杀了民族文学的鲜艳花朵。
  
  二、身份和地位错位
  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语文学科的地位非常特殊,她有“奶奶”的身份(在语数外三大学科中,它名列榜首),但又只具有“姨太太”的地位(在权衡考分得失,而对时间进行支配时,它又屈居最后)。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工具,又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本应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足够重视,但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稍用时间就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中学,语文学科的地位还真不如姨太太那样受宠爱。只要当前的高考内容和高考模式不改变,那么当今高中语文教学受歧视、遭排斥的可悲命运,这种“奶奶”身份、“姨太太”地位的尴尬现状就难以改变。

  如果中学语文教学所处的地位长期得不到重视,势必会严重损伤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挫伤他们的职业自尊,当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带着自卑的心理、哀怨的目光,去重新审视那些被自己视为瑰宝,却被社会弃之如敝屣的中华文明时,他们的工作信心如何得到保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