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4讲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总供求均衡模型AD-AS
我国对均衡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一、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一)货币均衡与利率
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
Ms=Md
2、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
Ms≠Md
(二)市场总供求与均衡
、服务市场上:
市场总供给AS, 包括消费品供应和生产品供应;
总需求AD, 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2. 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
(三)货币供求与总供求
市场总需求D=C+I+G+X
总需求的载体是货币。如果由货币供给承载的总需求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清,说明货币供给是适当的
如果企业与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形成当期的需求,而又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就会形成总需求的不足
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或产生财政赤字,要求银行信用予以弥补,或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直接投放过多的货币,造成总需求过旺
2. 市场总供给对货币需求
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出发点:经济体系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现其流转,完成再生产流程
只有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才能直接引出货币供给;能否使货币供给为流通所吸纳,也取决于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具有独立性,微观的货币需求总和,并不总等于由市场总供给决定的货币需求量
(四)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等量的
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
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目标
2. 以MS、Md、AS、AD分别代表货币的供与求、市场的供求关系见下图:
,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但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
市场需求是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
市场供给要求货币实现,因此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
(五)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与扩张界限
1. “面纱论”和马克思的“第一推动力”
2. 联系潜在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方法被广泛的认可
经济体系中存在扩大再生产的资源,增加货币供给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引起价格的上涨
待潜在的资源利用持续一段时间,货币供给继续增加,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一起提高
潜在资源被充分利用,货币供给继续扩张,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
(六)紧缩效应
:紧缩货币供应,有效总需求下降,价格水平下降
:紧缩货币供应,有效总需求下降,实际再生产缩减,从而总供给缩减。长期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缺口不能消除,经济很难实现均衡
二、总供求均衡模型AD-AS
(一)AD-AS模型
1、AD曲线
P (M/P) r (I、NX……) Yad
2、AS曲线
P E I Yas
(二)AD与AS曲线位移
1、货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