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在坚守中收获.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坚守中收获.doc

上传人:好好用的文档 2021/3/1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坚守中收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坚守中收获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见到姜春勇时他刚到办公室,桌子上堆着几尺高的报纸,墙上挂着“讷于言,敏于行’’的座右铭。这位个子不高,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为沉稳的中年人不久前获得第九届长江韬奋奖,成为西部地区都市报中最年轻、也是唯一的获奖者。如何解读他的成功?也许通过采访,呈现在记者面前的三个侧像能成为线索。
  
  记者姜春勇:坚持很重要
  
  1985年,《重庆晚报》创刊,刚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姜春勇选择在文体部做一名记者。“成为一名文学青年是80年代的风气。当文化记者,每天都能写作,所以就来了。那个时代学****中文不像现在这样,是谋求职业的需要,而是喜欢。”他说话时语气平和,言辞朴实但通透,既没流露出对
60年代人诗意化追求的缅怀,也没有对80后功利性选择的针砭。
  就这样,“文学青年”开始了记者生涯。报至Ⅱ第二天便被派去采访,全无经验的他回来后精心把稿子写得文采飞扬,却被编辑一遍遍打回。于是第一次认真思考什么是新闻,认真对照编辑的指导一遍遍修改,认真学****新闻采写知识,从展示文字张力转向叙述的平实,从追求思想的深度转向报道的精准。“我很注意积累,做摘录、做卡片、做剪报,向老同志请教,慢慢就掌握了一些基本新闻规律,写出来的东西就像那么回事了。对我来说,这个适应过程不长,因为有文字功底。所以我现在去大学给新闻系的学生讲课会告诉他们,如果不喜欢写作,就不要当记者”。
  姜春勇说得很轻松,但其时都市报刚开始起步,新记者既没有老师带,也没有学****范例,采写基本是单打独斗,很多东西必须靠自学和体悟。我坚持请他说说初当记者时的经历,他却一语带过,“当记者嘛,大家的经历都是共通的”。他说的这个“共通”,可以这样理解,包含着早出晚归的辛劳、不懈学****的勤奋和自我修正的勇气,这些在他看来,都是记者必备的素质。
  “一定要说苦的话,我记得当时经常晚上去演出现场采访,采访完回报社写稿,没有交通工具,要步行很长时间,写完后已是深夜,还要再步行回家。呵呵,有点苦。”他“被迫”讲出这段话时,与其说是在诉苦,不如说是在回忆
20年前的一段生活。
  这样的生活他一口气坚持了8年,和他一同到报社的11个大学生里,只有他一人在8年时间中没有调换过岗位。“也想过换,但那时报社跑文化口的记者只有我一人,领导说找人很困难,所以我就待下来了。同事们都说我‘稳得住’。我后来觉得,没走是好事。做新闻的,坚持很重要。现在很多年轻记者,在一个部门待两三年就跳了,没有足够积累,很难在一个领域里钻深、钻透”。
  在姜春勇早期获奖新闻作品里,不少是对那一时期文化乱象的反思,有对演艺明星无良行为的质询,对文化场所缺失的调查,也有对文化人才外流、艺术教育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