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永久的悔》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永久的悔》教案.doc

上传人:bai1968104 2021/3/13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永久的悔》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永久的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永久的悔》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课。这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回忆了过去的家庭生活。通过平凡的小事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经过将近两年的训练、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倾听能力,质疑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小组合作学****的能力。但是现代中学生娇骄并重,不懂生活的艰难,不理解父母苦心、缺乏爱心以及农村中学生阅读量少,根据本班的学生情况及本节课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通过引、读、思、品、写六个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父母的苦心,健全人格,懂得尽孝,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主学****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领略文章平实自然、在日常絮语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理清文章的线索。
(2)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3) 诵读课文,品味语言,体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探究——品悟——迁移等教学环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尊重、理解、报答父母,做一个有孝心的人,懂得珍惜身边的至爱亲情,同时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母子深情。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线索并品味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强烈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游子吟》,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子情深的由衷赞颂。)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生 于1911年,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等。
二、新知探究
(一)检查预****作业,读准下类词语并掌握其意思。
盈眶 俯拾皆是 唾手可得 立锥之地 懵懵懂懂 寄人篱下 孤苦伶仃
(二) 快速阅读全文,解题:
题目中关键词是什么?
2、根据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⑴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⑵作者为什么而“悔”?
⑶作者后悔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请带着问题阅读全文
明确:2、⑴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⑵原因:母亲受尽了苦难。
⑶表现:文章第10段。
⑷这个“悔”既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自责、悔恨。
3、主线索是“永久的悔”,这条线索贯穿始终、时隐时现,全文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而全文中作者又具体围绕吃的东西这一线索来写永久的悔。(线索:白的、黄的、红的(吃的))
(二)根据文章的线索,快速阅读全文可以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2)开篇设疑(点题)----点出“永久的悔”。
第二部分(3-9) 中间叙述----说明悔的具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