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1/3/14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摘 要]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独具艺术美,徐志摩善于诗歌意境的创造。在意象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徐志摩诗歌的意境渗透着复叠美,轻柔美,动态美,朦胧美。诗人在创造意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情感与性灵的抒发,并借此来展现自身的内心世界。徐志摩用充满旋律性节奏感的形式与文字符号来展现他的精神世界。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就在于他将意境、意象、性灵、韵律共同组成的诗歌整体之中,这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徐志摩;意境美;意象美;性灵美;韵律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8)01-0134-03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作的艺术魅力却没有因为其生命的消逝而消逝。徐志摩生前出版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部诗集,他逝世后又由陈梦家编写陆小曼作序出版了诗集《云游》。徐志摩的每首诗歌都构思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俗的想象力和不凡的艺术才华。读他的诗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他善于在诗歌中创造各种美。徐志摩通过对诗歌各种艺术美的创造,使他的诗歌作品的风格独树一帜,并因此具有了一定的美学价值。(注: 谢冕 :《徐志摩名作欣赏》,中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108页。)
  
  一、徐志摩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诗歌美学理论的核心和最高的美学原则。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提出过“神与物游”的艺术要求。所谓“意”,是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境”,是指诗人用以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即情感客观化,对象化。“意”是诗的生命,“境”是附在“意”上的外壳,是表现诗人主观情感的工具。诗人的思想感情只有借助具体形象的描绘才能得到生动的抒发,而具体的形象又因诗人思想感情的熔铸而获得强烈的美感力量。诗的意境创造就是要求“意”与“境”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强调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境的高度统一融合。古人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一切景物皆情语”。这些艺术经验道出了“意境”的美学真谛。

  一首好诗往往是意境深远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一个好的诗人往往是心包万千,神游八方,情感丰富,物我共融,不受时空限制的。徐志摩就是这样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也是如此。读徐志摩的诗歌,可以将读者一下带入他的诗歌意境中。诗人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统统展现在你的面前。在这人与人,物与物,情与情构建交织而成的意境里,我们将会被深深地打动,仿佛一瞬间就被诗人带入到或是凄婉哀转,或是情思澎湃的精神世界里。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善于创造意境的诗人,他的许多诗歌都具有梦幻般的意境之美。在表现诗歌关于“情景交融”这一文学特征方面,徐志摩做得非常出色。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由于他直接关系着意境的生成,所以古人在这方面研究得非常透彻。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景中藏情式
  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然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月下雷峰影片》“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深深的黑夜,依依的塔影,团团的彩云,纤纤的波粼――假如你我荡一只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造一个完全的梦境
!”仅短短八句,其浓郁的诗意表现出了他卓越的构思手法。由于诗人自我的切入,写景不再成为复制或呈现,写景即写诗人之景――“完全的梦境。”在切入之时,现实的我抽身离去,自我的情感看不见了,个人的经历、思想看不见了,闪耀于读者眼前的是自然之美的形体和光辉。整首诗的韵律就是情感和思想的旋律。这首诗在写景但更是在写情。
  (二)情中见景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为要寻找一颗明星》是比较纯粹的抒情诗之一,这首诗歌不是现实世界的誊写,而是感觉领域的探索。在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