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发展史课程论文
—三脚账与四脚账之比较
11会本1班:雷光霖 王晓芳
.
.
发展历程
大约在明朝和明末清初之际,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账方法开始形成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其中三脚账便是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的。自此我向三脚账的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产生了龙门账。而在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四脚账的产生、运用提供了重要前提和有利条件。四脚账是中式会计发展过程中受三脚账和龙门账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复式记账方法。
.
首先,四脚账是在三脚账、龙门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复式账法,在结账与平账方面它还继承了传统四柱结算法的基本原理。
其次,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发生经济业务后,根据业务内容或有关原始凭证登记草流水账。以草流作为记账凭证登录日记账,各种日记账的内容经归类计算后将各余额过记总清簿。
第三,在结转销售成本时,两者的原理基本相同。
最后,在编制存除结册前,四脚账与三脚账的做法相同,即对财产、货物和现银进行期末盘点,将各种实物、银两盘存数与账面计算数核对,待各项实物、银两核实后,分类计算本期收账总额和付账总额。
三脚账与四脚账的联系
.
基本原理不同
三脚账的基本原理
分不同性质的业务进行不同的账务处理:凡属现金出纳性质的业务,一经明确为现金收付事项,即省略对现金一方的账务处理,只考虑现金对方科目的账务处理,被誉为“一只脚”;凡属转账业务均应同时记入对方科目,即同时进行该项业务的收方和付方的账务处理,被誉为“两只脚”。
四脚账的基本原理
同时并重经纪业务的收方(即来方)和付方(即去方)的账务处理。其记账规则是: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不论现金收付事项或非现金收付事项(转账事项)都在账簿上记录两笔,即既记入来账,又记入去账,并且来账和去账所记金额必须相等。
.
账簿设置不同
三脚账使用的账簿包括草流水账、细流水账和
誊清簿三种。三脚账的账簿设置如下图所示:
草 细 货清簿 誊
流 流
→ 银清簿 → 清
水 水
账 账 往来簿 簿
.
四脚账使用的账簿包括草流水账、细流水账和总清簿三种。四脚账的账簿设置如下图所示:
草 细 日清簿 总 交关 外埠 结 彩项结册(损益表)
流 流 总簿 內埠
水 水
账 账
︵ → ︵ → 银清簿 → 清 货物 进货 → 册
记 序 总簿 销货 ︵
账
时 报
凭 账 进货簿 簿 损益
杂项 表
证 货清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