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章《西游记》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和作者?一、成书过程: 世代积累型创作?1、本源:唐僧玄奘只身赴天竺(今印度)取经的史实? 辨机《大唐西域记》?述说取经途中的艰险和异域风情?慧立、彦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宗教故事神话化?2、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历史故事转变为神魔故事?3、宋元时代:取经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4、元明之际: 《西游记平话》《永乐大典》《朴通事谚解》?5、明中叶百回本神魔小说: 《西游记》二、作者问题?吴承恩?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研究者把《西游记》的作者定为吴承恩,成为后来通行的说法。?但现在也有研究者根据其他材料,认为吴承恩所著《西游记》是一部地理著作, 《西游记》作者问题有了争议。?三、版本问题? 现存《西游记》的刊本,以明万历二十年金陵唐氏世德堂本为最早,原名《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十卷一百回,不署作者。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第二节《西游记》的思想内容?以往关于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 ?(一)宗教小说论(清代) “悟书”“专在养性修真,炼成内丹,以证大道而修仙籍”? 大闹天宫隐喻放心? 被压五行山下隐喻定心? 西天取经成正果隐喻修心?(二)游戏小说论鲁迅《中考证》?(三)政治小说论(建国后) ?“农民起义”说?“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说。?虚幻世界折射现实?1、玉帝天宫,黑暗腐败?2、佛祖西天,贿赂公行?3、阎罗地府,营私舞弊?4、人间国度,君昏臣佞?5》是一部神魔小说,是寓含了人生哲理的“游戏之作”,于“游戏中暗藏密谛”。这“密谛”应该是“自由、智勇、进取的颂歌”, 作品借助“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的故事,曲折地表现追求自由平等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第三节艺术成就?一、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1、真实性和奇幻性的统一。?《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人、神、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这种奇幻的美,看来“极幻”,却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 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那么入情入理。在极幻之文中,含有极真之情;在极奇之事中,寓有极真之理。?环境? 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环境,以其独立的审美价值,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情节? 小说中的故事更是其幻莫测,其中有孙悟空闯龙宫获得的净重一万三千五,缩小可藏在耳朵眼儿的如意金箍棒。?形象? 各种生物,老虎、狮子、豹子、花、鸟、虫、鱼, 甚至骷髅都可成精变人,往往身奇貌异,似人似怪, 神通广大,变化莫测 2、富于人性、神性、动物性相结合的人物形象?孙悟空?动物性? 石猴出身,既有猴子的外貌——尖嘴缩腮,孤拐脸,罗圈腿,两块红屁股,一条长尾巴;又有猴子的习性——急躁好动, 机灵好奇,长于攀藤爬树,嗜食山桃野果,喜欢戏谑打闹……?神性? 由一块感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的仙石孕育而出的,所以他猴子的自然属性都转化为“神性”,机灵聪明转化为具有超凡本领和奇异法术,能七十二般变化。?人性? 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又心高气傲, 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具有凡人的一些弱点,都是社会人性的烙印。?孙悟空的形象:超凡入圣的理想化英雄形象: ? 1、大智、大勇、大力; ? 2、蔑视皇权和封建等级观念,反抗性极强;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具有十分鲜明的善恶是非观念,见义勇为, 为民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