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海宁首推微博公文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以前你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别人都不知道。现在全都在网上记录在案了。只说不做显然不行,你必须做好这些工作,已经没有了退路。”
4月2日,嘉兴海宁市司法局在微博上的部门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内容摘录如下:
[微博公文]01号。为了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管控工作,各司法所应严格落实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员手机必须保持24小时开通,做好手机定位监控和记录袁登记工作……
这则消息,如果早发一天,很多人会认为这只不过是―个愚人节的玩笑。
记者多方核实,方才确定,消息确实。海宁司法局的这一条微博,是浙江。乃至全国第一条用微博形式发布的政府公文。
用网络文字取代有形的公文,这种创新通过网络传播,影响颇广,远在北京的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专家、移动政务实验室主任宋刚称赞海宁司法局的举措为“”。
而玩微博,在浙江官员中已蔚然成风,在抢盐风波、染色馒头等众多公共事件中,官员和官方微博也开始显现功效。
局长是个“微博通”
说起浙江海宁,可谓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从国学大师王国维,到著名诗人徐志摩,还有徐志摩的亲戚、“大侠”金庸,都是海宁人。在如今的网络上,特别是微博圈里,海宁司法局局长金中一算个名人了。2011年初,他还入围“微博中国最具影响力官员20强”。
截至昨天,他注册一年多的新浪微博已拥有23万多粉丝,在众多官员微博中,名列前茅。
不过,这一成绩可算是来之不易。
刚开始玩微博,金中一的目的只有两个:交朋友和宣传海宁司法,但苦恼随之而来。
“刚开始写微博,我总是写得太官方,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几个粉丝都把我踢了。”他说,“要是总说官话、打官腔,粉丝也会把你给踢了,被踢的滋味总是不好的。”
苦心经营数月,粉丝达到一定数量后,微博的威力开始显现。
去年冬天,海宁迎来第一场大雪,金中一准备去单位通知下属去所属路段扫雪护路,尝试着在微博上发了一下,没料到在很短时间内就得到大家的响应,很多人直接去了扫雪现场。
“这效率太高了,真是不可想象。”他说,“这事要是搁以前,发一个文件,要经过好几手才能传达下去,现在我只要在微博上转发一下,写上几句就是一个批复了。”
尝到微博的乐趣后,金中一开始思考。他想,如果能将这一媒介用于司法行政工作,开展普法宣传,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指导海宁司法局及下属司法所建起了实名微博。
目前,海宁司法局下属的14个司法所、1个法律援助中心、1个公证处和1个网站都建起了实名微博。如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