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想北平》课堂实录1
教学目标:在整体感知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品味课文的语言,进一步积累和掌握品味散文语言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品出课文语言特有的情感和风味,积累掌握品味语言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灵活地品味语言,品味时如何唤起学生的主体体验。
教学设想:
1、根据单元训练目标(第三册第三单元)来确立本文的教学目标。
2、根据课外读物的特点,确立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3、本着让学生体验的原则,将背景知识对品味语言的作用放在课文的后半部分。
4、因为本文是抒情散文,教师的的课堂用语尽量要文学性强一些。
课堂流程
师:我们一起来背诵两句诗,我说前半句,大家接后半句,露从今夜白——
生(齐答):月是故乡明
师:举头望明月——
生(齐答):低头思故乡。
师:从古到今,人民对故乡总怀着特殊的想念,那么老舍是怎么想北平的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大约5-——6分钟)
老师板书:想:想念
师:通过朗读,我们也许可以发现本文直接点明题意的语句是?
生(一致而又非整齐地):“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师:我们一起来将这一语句细细品味一遍。
师:如何品味散文的语言呢?我们围绕着黑板上的提示一起来议一议。
品味语言:分析写法
抓
朗读吟诵
联系背景
首先我们要注意语句中含有什么写法。写法含义很丰富。比方有表达方式;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有修辞手法;有其他手法。比如类比、比如用典故等;然后要注意寻找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不仅要追实词,还要注意虚词;而朗读吟诵则要贯 穿品味的始终。注意哪些词语要重读,并注意节奏和语气。
师:我们一起来品味“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句话。这句话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北平的想念与热爱。想念、挚爱得怎样?哪几个词特别关键呢?
师生共同:“落泪”。“真”。
师:“落泪”表明这种想念是含泪动情的想念;“真”,表明这种想念程度之深;“呀”,这一表感叹的词,增强了抒情意味。使想念之情,显得亲切动人。那我们又该如何将这一句话朗读出来呢?从节奏上,宜快些,快中有慢,“真想念北平呀”读得慢些,“落泪”与“真”重读。
我们按照刚才的分析来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这次朗读明显注意了重音与停顿,感情表达明显到位了。
师: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品味本文语言特有的情味。自己挑一处最喜爱的语句进行品味
全班同学开始静静地独自阅读寻找。过了一会,教者看到部分学生只看,未作笔录。
师(提醒):为了避免发言时遗漏交流内容,每个同学要注意在需要评析的地方作记号和笔录。
学生开始做记号。又过了1分多钟,看见有些同学只静静地看,不出声。
师(继续提醒):“既是玩味又要朗读,所以就要出声,把脑中所想读出来。”
大多数学生就出声朗诵。少量同学轻声朗读。全班差不多都在吟诵。
又隔了大约2分钟。
师:接下来四人一小组交流品味心得,定一个相对统一的语句,集思广益进一步品味。由专人记录,专人发言。并且试着把找那个句子读出来。
学生按照要求四人一小组交流。师巡视。发现合作不够积极。
师(继续提醒):等一会的发言是每组同学才智的集中体现。哪位同学擅长思考的,可以为你们的发言多出谋划策;哪位同学伶牙俐齿的,可以为你们的发言增添表述的魅力。我们比比看哪一组合作得好。
全班有会意的轻笑,许多同学更投入地讨论,有些甚至跨小组讨论。有几组已经在确定哪个发言。
又隔了大约4分钟。
师:好,接着我们就请大家把品味的结果交流一下,谁先来?
生1:我想说的是第二节“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一直到“这只有说不出而已”这句。我们组觉得,这句话在写法上是“借景抒情”——
师(微笑插话):是“借景抒情”?
生1(微笑):也有一点直接抒情,比如直接地说到 “思念”。主要是“借景抒情”。借助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和“玉泉山的塔影”两个景物,不,不,意象,来形象地表达对北平的思念。意思是“每一个”小的事物中都有与我密不可分的东西。这里的是“每一个”,强调我和北平的关联到了“每一个”的地步。 还有一个是“粘合”,说明北平与我的联系非常非常紧密……(生1因找不出更合适的词语而困窘)
师(微笑插话): 这里的“粘合”有“融合”的意思,表明北平与我血肉相连,北平的历史、风物深刻地影响了我。
生1(微笑点头):是的是的。还有 一个是“说不出”表明我的爱非常的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
师(微笑插话):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说得很好。根据他的解说,你们组推荐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该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