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行走在苏轼的诗词间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最近在看苏轼词赋,尽管是不求精读,只求要义,心中还是颇生感慨,苏轼晚年的词道尽了一个大学问家仕途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看了苏轼的词赋,感触最多的是他借物言志、触景生情,诙谐讽喻、笑看人生,尤其是晚年的词赋,把人生的曲折荣辱、心境的豪放哀怨、世态的富贵炎凉把握得甚为精准,这些大抵都来源于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精湛的诗文修养。苏轼无愧为“词中之龙”。
人生就如一场戏,我们每个人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和观众。从主观愿望和意志上看,我们参与剧情的创作和设计,用理想、信念、意志勾勒自己美好的未来。偶然的机遇交织执著的信念和辛勤的汗水,也会成就一片天地。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大趋势看,我们也充当了演员和剧情的注脚。每个人都活在现实生活之中,不甘平庸的心时常会被平庸的生活所磨平,我们仅仅是沧海之一粟;从最后的心得来看,我们可以像局外人一样,对场景和剧情有了深刻的认识,成为一个能够对人生和自我作出一个客观评价的“观众”。苏轼禅悟了人生的三个角色。
从他的诗词脉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典型的儒家人格的化身,在他那里最不缺的就是励志、兼济天下,禅悟、独善其身。这恐怕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完美的“士”的形象。中国传统文人讲究天下己任的社会理想,讲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讲究仁义勇敢的道德操守,讲究泰而不骄的人格修炼,讲究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风,这些苏轼那里都有。在此之上,他更平添了一分对亲情、友情、风俗人情的美好讴歌,给我们展现了他对自然、生命的真挚情感和热爱。“携壶藉草亦天真”的人生乐趣,“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的旷达不羁,“佳人相见一千年”的美好祝愿,“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的情思悠远,都充分展示了他宏大词风中柔美的一面。
苏轼的仕途历程很跌宕,跌宕起伏之处看到他最后的困惑、最后的感慨、最后的禅悟。曾经“三入承明。四至九卿”,最后的困惑也是“问书生、何辱何荣”;曾经是“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最后的感慨也是“美酒一杯谁与共,笑抱文章,开口谁亲”;曾经是“腰跨金鱼锦旆拥”,最后的心得也是“得无念得无名”;看过了人间冷暖沧桑,经历了人间的是非忧乐,苏轼最后的禅悟是“俯仰人生笑空明”,尽现了一位词人、思想家超然物外的哲学情思。但苏轼并没有就此而结束,他那儒家治国、道家修身的理想仍然使他在不远万里的岛边,翘首长安的斜阳,期待“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读到此处,我很钦佩苏轼的才情诗赋,又同感人生的曲折哀愁。
掩书沉思,我在想仕途究竟给人带来了什么?苏轼最后的感悟是一种超脱呢,还是他仍在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这种出世和入世思想的激烈交织是一种矛盾呢,还是一种无奈?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