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试论广播互动传播节目的操作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1-0160-01
近年来,随着信息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广播节目逐步破除了“我播你听”的固定模式,受众与媒体之间“有来有往”的“互动”趋向日益明显。互动传播使广播的节目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使传受双方的信息交流、心理和情感沟通更趋一体化。同时,也对广播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动,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社会交往活动。所谓互动传播,是指传媒与受众之间互动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种传播形式,是节目进行时的一种状态。广播互动传播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延时性互动。受众在收听完广播节目后将自己的意见、感想和建议等通过来信、来电、电子邮件等形式反馈给媒体,媒体根据受众的反馈,对节目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二是即时性互动,主要形式有热线电话、互动短信、网络直播帖三种。除此之外,还有嘉宾访谈等形式。
众所周知:快捷,是广播的一大优势。不过,快捷已不单单钟情于广播,方便也不仅广播所独有。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与网络、电视等媒体的通过声音、色彩、图片、画面、动作等手段传播信息相比,广播的传播方式显得单调,缺乏竞争能力。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络直播帖等互动传播的兴起和运用,恰恰给广播拓展了发展空间,使广播再次赢得了听众。那么,如何做好广播互动传播节目呢?
一、主题单一明确,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
互动传播打破了传统广播大而化之的传播模式,主要采用主持人或嘉宾与听众直接对话,或由专家直接回答听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它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时空次序,许多信息几乎都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快速传播,它是为受众量身定做的,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因此,互动传播节目的主题要单一明确,具有代表性,不能海阔天空,东拉西扯,什么都谈。
搞好广播互动传播,要满足听众个性化的心理要求。传播学之父施拉姆认为:“每一个传播者和接受者,都各自有一套目的和原因”。今天,个人的文化消费已不再为群体所左右,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来选择话题。与主持人进行平等交流。在现实生活中,受众既有许多令人兴奋、令人震惊、令人羡慕的事要倾泻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此同时,令人沮丧的事情,时时刻刻都会发生,需要不断寻求新的平衡点。广播互动传播是一个相互交流的公共平台,受众需要这个平台来抒发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无论是工作、学习、文化、娱乐、音乐、益智、家庭、婚姻、道德、人际关系,还是咨询、投诉、信息交流、实事评论、情感沟通等,都可以通过特定的广播节目进行互动传播。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