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阴虚火旺病案二则及简析.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阴虚火旺病案二则及简析.doc

上传人:sssmppp 2021/3/18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阴虚火旺病案二则及简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阴虚火旺病案二则及简析
【摘要】阴虚火旺是指脏腑阴分亏虚,阴不制阳,阳相对亢 胜而出现的病证。本文对一偏于“火”、一偏于“虚”的二则病案进行 了比较和解析,有助于更好的掌握阴虚火旺的特点和治疗。
【关键词】阴虚火旺阴虚则内热病案简析
阴虚火旺是指脏腑阴分(多指津液、营血、阴精等)亏虚,失于 滋养,阴不制阳,阳相对亢胜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颤红目赤、心烦 失眠、口干咽燥、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夜间盗汗,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患者以女性 为多,主要因女性月事易耗损阴血所致;而男子多因遗精频繁、房劳 过度者为多。心、肝、肺、脾、肾各脏均可出现,但以肾阴虚最常见。 常见于不同的疾病当中,如更年期综合症、糖尿病、结核病、甲状腺 功能亢进、高血压病、各种慢性病后期等。阴虚火旺患者临床并不少 见,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只有很少数人了解并能予对症治疗,因此阴虚 火旺病人常被看作是疑难杂症,苦困于病多年却失于治疗,故下面举 例详析此证,以期更易被掌握。
病案一
陈某,女,40岁,初诊时间2007年7月16 Ho主诉:面部、手 足心热2年余。患者面部、手足心出火2年余,面部烘热感,有时象 辣椒面搓过,口含热气,经常咽有不适感,易烦躁,月经前常觉头痛、 乳房发胀、小腹疼,经黯有血块、量不多,经量多时反感到舒适(末 次月经6月26 H,现已净),无乏力,大便不干,脉数有力,苔白腻、
厚。证属阴虚火旺,淤血内阻。因其以热象为主,兼有淤血之征,故 治当清热降火为先,辅以养阴和活血化淤,方药为如下。
柴胡10g,薄荷15g,葛根15g,夏枯草15g,知母10g,石膏30g, 白茅根30g,黄连6g,黄柏6g,坤草15g,红花10g,川牛膝20g,白 芍15g,牡蛎30g,生地20g,神曲30g,甘草6g。五付水煎服,日一 剂,一日二次。嘱忌食辛辣之品。
二诊:7月25 Ho述服药后热减明显,现值月经第二天,又觉面 烘热、手足心热,烦燥,左额侧头痛,经有血块,舌苔腻。上方去红 花,川牛膝,加泽泻10g,地骨皮20g,继用5付。
病案二
郑某,女,56岁,初诊时间2007年7月9日。主诉:出汗3年 余,加重2个月。患者白天夜间均出汗,伴耳鸣,眼涩,视物昏蒙, 手足心热、出火,全身乏力,眠多,纳可,二便调,51岁时曾行子宫 肌瘤切除术,血压低为80/45mmhg,舌红少苔,脉细弱。证属阴虚火 旺,以虚为主。治宜补虚养阴,清热敛汗,方药为:
黄芷30g,白术15g,山药15g,寄生30g,知母6g,地骨皮20g, 黄柏6g,黄连6g,车前子10g,女贞子15g,枸杞子15g,生地20g, 牡蛎30g,龙骨20g,神曲30g,甘草6g。五付水煎服。二诊:7月 16日。服药后出汗、手足心热、眼涩均减轻,视物较前清楚多了,睡 眠改善,血压95/65mmhgo守方继服5付。
三诊:7月23日。出汗、发热均轻,劳累时会加重,因患者体虚 日久,病情稳定治疗尚需时日,上方稍做调整继用,此外,嘱口服人
参健脾丸、杞菊地黄丸二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