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国内半导体产业链.pptx

格式:pptx   大小:505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内半导体产业链.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3/18 文件大小:5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内半导体产业链.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陆晶圆厂
中芯国际(SMIC)——28nm,良率还不高,目前已把14nm FinFET(鳍式场效晶体管)制程作为研发重点,争取在2019年底之前量产
厦门联芯——台联电授权28nm工艺,良率已达95%以上
台积电南京工厂——16nm FinFET制程,目前已量产,首批接单为比特大陆挖矿机芯片
格罗方德(GF)—— GLOBAL FOUNDRIES,是从AMD拆分出来的,中东土豪接手成为其大股东,其后又收购了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和IBM的晶圆厂,目前在美国、德国、新加坡有工厂。2017年初在重庆成立合资子公司格芯半导体,格罗方德占股51%,投资90亿美元建设一条12寸晶圆代工线,计划2018年Q4投产
上海华虹宏力
上海先进半导体
力晶合肥工厂——显示面板驱动IC
淮安德科玛——CMOS
第1页/共20页
12英寸大硅片
国内投资
2017年中,日本硅晶圆大厂Sumco,决定砍掉武汉新芯的硅晶圆订单
上海新昇 新昇半导体成立于2014年6月,国家大基金参投,致力于40-28nm节点的12寸硅片研发和生产,创办之初挖来了“中国半导体之父”之称的张汝京担任总经理,在2016年的10月31日生长出来了首根300mm硅棒,, 产能目标2021年三期完成达到月产60万片
自2017年第二季度已经有挡片、空片、陪片等测试片的销售,正片验证的主要客户有中芯国际(上海、北京、深圳、宁波)、上海华力微电子和武汉新芯。目前正片也已实现销售,上海华力微电子已经采购上海新昇正片,但数量较少。中芯国际在验证样片过程并不顺利,技术参数与国外还差距较大。对于上海新晟未来走向,依旧不容乐观...
无锡宜兴中环晶盛投资30亿美元,上马12寸硅片项目
12寸硅片目前价格约100~120美元/片
第2页/共20页
国内成功的半导体产业收购案例
北方华创收购美国半导体设备公司
2018年1月18日,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批准了北方华创1500万美元收购美国半导体设备生产商Akrion Systems LLC;Akrion公司是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专注于半导体硅片清洗设备业务的公司
第3页/共20页
国内成功的半导体产业收购案例
安世半导体(Nexperia)
2016年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了史上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案,(NXP)标准件业务。此次收购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建广资本有望成为我国半导体业规模最大且利润最高的IDM(垂直一体化)企业。
2017年2月7日,安世半导体成立,注册地在东莞黄江(NXP标准器件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包括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及PowerMOS等产品,除了设计部门,该交易还包括恩智浦位于英国和德国的两座晶圆制造工厂和位于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三座封测厂和位于荷兰的恩智浦工业技术设备中心,及标准产品业务的全部相关专利和技术储备。应用领域包括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电信通讯、消费电子等。
第4页/共20页
国内成功的半导体产业收购案例
Ampleon控股
Ampleon前身为恩智浦半导体的射频功率事业部,2015年3月恩智浦以118亿美元收购飞思卡尔,为了规避反垄断调查,恩智浦把旗下射频业务剥离,并于2015年6月以1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建广资本,随后建广资本成立Ampleon集团公司运营此业务。
第5页/共20页
国内成功的半导体产业收购案例
万盛股份收购硅谷数模
2017年4月27日,公司公告收购上海匠心知本100%股权,匠芯知本的实际运作主体是此前由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山海资本联合收购的美国半导体公司Analogix Semiconductor Inc.(硅谷数模)
曲线收购模式: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为代表的产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在国际上展开投资或者并购,并且并购标的定位“小而优”,避开国外政府主管机关的审查,最终推动并购标的在国内曲线上市,完成资本退出,助力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做大做强。
第6页/共20页
大陆半导体厂商
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华力微电子
2017年底,华力微电子二期总投资 387 亿元的 12 英寸生产线正式开工,将建设一条月产能 4 万片,工艺为 28-20-14 纳米的 12 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从事逻辑芯片生产,重点服务国内设计企业先进芯片的制造需求。华力微电子副总裁舒奇先生透露,该公司已有能力提供从 55 纳米到 40 纳米直至 28 纳米工艺的完整工艺布局,高压、射频、嵌入式闪存和超低功耗等特色工艺技术也日趋完备。联发科副董事长谢清江更亲自站台,表示双方合作从 2012 年的功能手机芯片开始,延续至 28 纳米的智能手机芯片,希望双方深化产业链合作,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