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3/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司法应是社会的良心,要用理性、公正、人性化的态度,冷静而敏锐地处理社会纠纷。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精神,对于有效打击和预防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有利方面
  
  一是有利于犯罪人良性回归社会。特别是对实施了轻罪的行为人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可以使他们充分体验社会的宽容和温暖,有利于改过自新。二是有利于保持犯罪人家庭的稳定与和谐,能尽量减少或避免给犯罪人家庭带来情感缺失、经济负担、家庭破裂等负面效应。三是有利于化解犯罪人和被害人的冲突。通过充分听取和考虑被害人的意愿,既提升了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又可以较好地化解双方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四是有利于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在当前刑事犯罪问题日益严重与司法资源明显不足的矛盾背景下,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减少了诉讼环节,降低了诉讼成本,节约了诉讼资源,从而能集中人力、物力查办严重刑事犯罪,突出打击重点和效果。五是有利于推进司法文明,树立司法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注意针对性和实用性
  
  要正确运用刑事调解制度。有些因邻里、家庭纠纷和日常琐事等引发的轻伤害案件,犯罪嫌疑人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事发后后悔,此类案件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假以时日双方的激愤情绪就会有所缓解,具有调解基础。对此,如果双方当事人在起诉前主动达成谅解及赔偿协议的,司法机关就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从而让亲情得以维系,让家庭得以稳定,让邻里得以和谐。
  要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办案实践。司法机关要通过恢复性过程中的道歉、赔偿等方式补偿被害人所遭受的物质损失,并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负责的行为重新融入社会;对于主观恶性小,犯罪嫌疑人有明显悔罪表现且犯罪具有偶然性及犯罪情节轻微,没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案件,一方面采取相对不诉的做法,另一方面如果确需起诉的,则可建议法院从轻判处或对犯罪嫌疑人适用缓刑;对于未成年犯罪案件,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保护社会为双重目的,通过适用轻缓处理方法引导其走向正确道路;对于过失犯罪,如果犯罪嫌疑人有明显悔罪表现并已征得被害人的谅解,且已赔偿被害人的损失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捕不诉,在检察环节上体现刑罚轻缓化。

  要大力推广人性化办案方式。一要将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贯穿于办案的每一环节,注重从社会效益及人性的角度出发,在合法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发案单位、涉案人员及亲属的切身利益,注重保护犯罪嫌疑人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