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名称】海南
【目录ID】10732
【单选题】(2012海南单科1题)《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考查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经济。从题干的材料看从周天子开始历代皇帝、皇后都重视这一仪式,说明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重视的原因是农业是古代社会主体经济。A、B 两项容易排除,重农抑商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C项错误。
【页数】1
【分段排序号】10
【题号】1
【子题号】
【QuestionID】a1f1b575-fd17-4f78-a897-5fbaa428de61
【本题结束】
【单选题】(2012海南单科2题)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考查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儒家思想。题干中儒家的主张主要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意思是统治者实行仁义,必定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体现了仁政思想。
【页数】1
【分段排序号】10
【题号】2
【子题号】
【QuestionID】990ac447-06d1-4762-b603-53be31cc0694
【本题结束】
【单选题】(2012海南单科3题)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考查点】皇帝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是秦中央集权制度。解题关键是学生要对选项中“托古改制”、“中华传统”、“君权神授”的准确含义理解清楚,同时熟悉“皇帝”名称的来源。
【页数】1
【分段排序号】10
【题号】3
【子题号】
【QuestionID】aec74966-8653-4534-b572-76ddd1caa8e3
【本题结束】
【单选题】(2012海南单科4题)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考查点】程朱理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解题时学生一是要注意时间:魏晋时期,一是要理解此人提出“父子之亲”、“君臣之义”、 “夫妇之和”、“朋友之信”这些主张属于儒家思想,题干反映了佛儒矛盾。
【页数】1
【分段排序号】10
【题号】4
【子题号】
【QuestionID】64ca7ebf-f746-49d8-b3db-df0fab81d186
【本题结束】
【单选题】(2012海南单科5题)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考查点】宋分割相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题干从两个时期御史官员对宰相监督力度大小,说明相权受到限制,这从本质上加强了君主专制。
【页数】1
【分段排序号】10
【题号】5
【子题号】
【QuestionID】41611c7a-7910-4961-8d96-fd
【本题结束】
【单选题】(2012海南单科6题)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考查点】程朱理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点是宋明理学。通过引用周敦颐的观点考查学生对理学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题干明白地提到了万物与“仁”的关系问题,不涉及“仁政”思想,重点也不是讨论阴阳问题,题干也没有体现顺应自然的思想。
【页数】1
【分段排序号】10
【题号】6
【子题号】
【QuestionID】c6e33d0e-603c-40ae-a71d-edbe43c88822
【本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