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A1、A2栋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
转换层结构概况
转换层下部为框架结构,最大柱网尺寸为8400×7500,转换层为梁承式结构,上部为薄壁柱、剪力墙。A1栋转换层结构标高为+,A2栋转换层结构标高为+。主梁的截面有900×2400mm,600×2000mm,600×1800mm。次梁的截面有350×900mm,300×800mm,300×500mm,250×700mm,250×600mm。板厚为200mm,砼标号为C45。
转换层自重,施工荷载传递方式
转换层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模板传向支撑体系,支撑体系传向下层楼面结构,设钢筋砼自重为q0,模板支撑重量为q1,按n层楼盖承接荷载,则每层楼盖承接荷载为(q0+q1)/n,n为参加承接荷载的楼层数,本层为q0+q1,下层为(1-1/n)( q0+q1)。本工程转换层900×2400mm主梁必须采用3层楼盖承接荷载,其余主、次梁、板可采用2层楼盖承接荷载。施工荷载传递分析举例如:A1栋转换层900×2400mm主梁荷载,1/3的施工荷载通过支撑架传递给+,楼面传递给框架柱、墙;另2/3的施工荷载则通过下层支撑架传向+,1/3的施工荷载由+、墙,其余1/3的施工荷载又通过支撑架传向+。
施工部署
(1)管理层:
由一级项目经理蔡启中总体负责,负责施工人员、劳动力的组织工作,落实材料、设备、架模等施工准备工作。技术负责人张渝生负责编制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并对工长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查督促。下设施工负责人1名,钢筋工长2名,模板工长2名,砼工长4名,质量员1名,安全员1名。
(2)作业层:
选择技术熟练的工人组成一个钢模班(80人),一个木工班(10人),一个钢筋班(40人),二个砼班(60人)。明确2名电工,1名水工,4名焊工专门配合施工。砼浇筑按二班作业,12小时一个工作班,每工作班必须保证2个砼司棒工,夜间施工要安排技术能力较强的砼司棒工,电工必须保证24小时在施工现场内轮流值班。
熟悉施工图纸,确定并编制施工方案,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方案交底,工长组织各施工班组长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各施工班组长组织各班组所有参战人员进行施工操作技术交底。
转换层施工中砼采取一次性浇筑方案,不留施工缝。砼采用自拌砼泵送施工,采用1台砼输送泵直接输送到施工楼层,另外准备1台柴油砼输送泵备用,防止施工中产生停电或设备故障,保证转换层砼能够一次性连续浇筑完毕。
水泥必须一次性储备充足,一个转换层的砼浇筑量大约600~700m3,,水泥库装满后必须搭设临时水泥库解决,临时水泥库必须作好防雨、防潮措施。
A1、A2转换层进度安排各为30天。
其中:柱、墙施工7天,钢筋及模板施工19天,砼浇筑4天。
A1转换层进度计划表(见下页)。
A2转换层进度计划表(见下页)。
4.模板及支撑设计
、次梁模板均采用小块钢模组合模板。模板纵横肋采用Φ48—,主梁纵横***@450一道布置,次梁纵横***@600一道布置。
,板模底肋采用50×150木枋,间距为400mm。
整个支撑架均采用Φ48—,针对具体梁板截面进行支撑设计。
×2400支撑体系设计
立杆按间距为450×450进行搭设,即沿梁长方向按450搭设,沿梁宽方向按450搭设,大、小横杆步距为1500。
×2000(或1800)支撑体系设计
主杆按600×450进行搭设,即沿梁长方向***@600搭设沿梁宽方向***@450搭设,大、小横杆步距为1500。
≤350×900支撑体系设计
立杆按500×750进行搭设(500为纵向),大、小横杆步距为1500。
板(200厚)支撑架立杆按900×900进行搭设,大、小横杆步距为1500。
、KZL6(900×2400)梁支撑设计
(1)荷载计算(以支撑横杆间距450mm内的梁段为计算单元)
砼自重 24×××=
钢筋自重 ×××=
模板及支架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