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黄梅戏大师麻彩楼.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梅戏大师麻彩楼.doc

上传人:学习好资料 2021/3/2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梅戏大师麻彩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梅戏大师麻彩楼
  提起安徽,人们自然会想起黄山和黄梅戏,而提及黄梅戏,人们自然会想起严凤英。经过老一辈艺术家的辛勤耕耘,黄梅戏很快由不知名的地方性剧种而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五大地方剧种之一。但圈外人都很少知道,与严凤英同一时代的还有一位著名的回族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她就是国家一级演员原安庆黄梅戏二团团长麻彩楼。
  
  从京剧转向黄梅戏,使黄梅戏殿堂里此后多了一位大师
  
  麻彩楼,原名麻玉琦,生于1938年,她的父母都是京剧艺人,父亲是一位琴师,由于家庭环境的薰陶,麻彩楼小小年纪就能跟着京胡有板有眼的唱上几段。父亲见小彩楼聪颖伶俐,便把当时只有六、七岁的她托付给了他的朋友王顺海。拜师以后,小彩楼学了《女起解》、《小放牛》、《拾玉镯》、《武家坡》等京剧启蒙戏,8岁时就开始在剧场登台演出一些折子戏了。
  1951年,小彩楼随父母来到安徽贵池、大通一带码头搭班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当时观众中曾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小摇篮里装皮球,哪个不晓得麻彩楼”!不久,麻彩楼正式加入了青阳县剧团,并担任领衔主演。

  1952年夏天,麻彩楼作为青阳县剧团的主演,来到合肥参加了省暑期艺人训练班学****编在京剧队里。麻彩楼很早便对黄梅戏这个地方剧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观摩黄梅戏老艺人的演出。在艺人训练班期间,她对黄梅戏的认识和感情又加深了一步,在一些老艺人的劝说下,遂决定改学黄梅戏,并拜黄梅戏老艺人王剑峰为师。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她逐渐掌握了黄梅戏的传统表演艺术和唱腔艺术。1954年秋天,她第一次登台演出黄梅戏《白蛇传》,麻彩楼饰演小青。接着又主演了《嫦娥奔月》、《花木兰》等剧目,在青阳县引起轰动。麻彩楼对黄梅戏的抉择,使黄梅戏的艺术殿堂里多了一位艺术大师,也使她的艺术生涯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麻彩楼演过京剧、话剧、歌剧,也练过川剧、婺剧基本功,因而戏路较宽,擅演各种行当的戏。她主工花旦,兼演青衣,老旦,反串小生。她对传统戏曲程式很熟悉,很注重,但从不生搬硬套,而是融汇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56年,麻彩楼18岁,她参加了安徽省第一届戏剧汇演,主演了黄梅戏现代戏《金狮子》、《巨流》及传统戏《罗氏》。麻彩楼精彩的演出,受到当时来安徽指导工作的中国剧协主席田汉及有关部门领导的一致赞赏,被大会评为演员一等奖。当时获黄梅戏演员一等奖的女演员只有两人,另一位就是严凤英。此届戏曲汇演成为麻彩楼艺术生涯的一个新起点,由此她迈进了著名黄梅戏演员的行列。

  1960年,麻彩楼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国宴,并和严凤英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夫妻观灯》,麻彩楼反串剧中的生角王小六。同年,麻彩楼灌录了艺术生涯的第一张唱片《穆桂英》。
  
  舞台耕耘硕果累
  
  “文革”十年,麻彩楼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1968年冬,她和剧团里的其他同志下放到离安庆几百里的黄湖“五七”干校。
  粉碎“四人帮”后,麻彩楼才又焕发了艺术青春,她的表演含蓄蕴籍,真挚深沉,唱腔情真意切,吐字清晰,委婉传情,富有内在魅力,身段水袖尤见功力。进入中年以后,麻彩楼更加注重对人物角色内心世界的把握和角色的审美价值。1979年,她在《杨门女将》中饰佘太君,表演和唱腔均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