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论大别山的红色革命精神.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大别山的红色革命精神.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1/3/2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大别山的红色革命精神.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大别山的红色革命精神
  摘 要:鄂豫皖革命根据是国内革命时期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大别山地区更是根据地的核心所在。大别山地区的革命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带领下,艰苦奋斗,顽强抗争,不仅为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也给人们留下了大别山的革命精神。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人物;红色精神
  1 大别山地区概况
   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大别山区绵延的山地地形和广袤的丛林地貌为发展革命活动提供了优良的战场,便也诞生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发展的兴盛时期,一度成为了全国第二大的革命根据地,仅次于瑞金的中央苏区。它拥有近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发展起来了数万英勇的红军指战员,人强马壮,成为华中地区革命的核心区域,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概况
  大别山地区北带淮河,南控长江,西扼京汉铁路,东制江淮平原,瞰拂华中汉宁,历来便是兵家逐鹿中原必争之地。作为早期党的活动中心,从这里走出了3位中共
“一大”代表和两位共和,与此同时,作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大别山地区向革命贡献了徐海东,许世友,王树声等数百位开国将领,成为了开国中将军密度最高的地区,其中的红安、新县等地区更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将军们赫赫的战功正是广大大别山人民群众为革命的奉献。而在数百位将军的光辉形象之下,便是无数大别山地区的革命群众为了中国的革命运动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铸就的革命根据地,而他们留给我们的大别山革命精神我们更要继承。广大的共产党员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理想,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密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优良的革命者形象,带领大别山的人民群众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上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效,为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2 大别山红色人物群体特点及代表人物
   不屈不挠、敢于抗争的英雄主义
  随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大别山地区的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斗争,但是艰苦的斗争没并有击垮大别山人民,他们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在斗争中加紧学习,不断加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了解,使自己成为一名立场坚定的共产党员。无论中国革命处于高潮还是低潮,他们都将坚定的追随马克思列宁主义,追随中国革命,追随中国共产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无数的大别山先烈们表现了他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优秀共产党员徐海东便是这样的一位英雄。
  徐海东,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是中国革命时期人民军队的重要领导之一。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者之一,长期在军内担任重要职务。在国内革命时期,参加黄麻暴动,在鄂豫皖根据地担任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115师的一名旅长,英勇抗击日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其在革命时期立下的赫赫战功,建国后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徐海东身经百战,具有着十分丰富的军事指挥作战经验,赢得了鄂豫皖根据地人民的广泛赞誉。
   服务人民、心系人民的宗旨意识
  大别山的革命运动之所以能够坚持的最久,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之所以能够成为重要的根据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共产党员与革命群众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