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26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防治体会手足口病症状早期图片
摘要:目标: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诊疗诊疗及转归。方法:对近2年收治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1~3岁患儿居多,患儿皮疹,以手和足最常见,其次为口腔、双膝和臀部;发烧是常见症状;重症病例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可升高;约1/3患儿出现心肌酶谱改变。痊愈119例,好转7例,无1例发展为重症或死亡。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只要早期诊疗,立即给抗病毒诊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小儿 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诊疗中图分类号R4 文件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2112-0155-02
手足口病是由多个肠道病毒引发的常见传染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16型CoxA 16最常见,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烧和手、足、口腔、臀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关键特征。少数患者可发生脑炎、脑膜炎、脊髓炎、周围神经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部分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因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肺功效衰竭而死亡。除了少数病例可引发心肌炎、肺水肿、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外,通常病例预后良好。2021年1-2021年4月收治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26例,回顾分析临床特点,现总结以下。
1 资料和方法
通常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2021年4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26例,男74例,女52例,年纪6个月~8岁,5岁以下96例。患儿表现为发烧、哭闹、精神萎靡,厌食或少食,流涎流涕;患儿通常在出现皮疹前1~2天发烧,患儿均可见手、足、口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质硬,内有浑浊液体,较水痘皮疹小,皮疹通常2天内出齐,3~4天消退,皮疹消退后不留色素沉着及瘢痕。其中患儿出现口腔黏膜疹比较早,最初为红色斑丘疹,逐步形成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关键在舌咽、软硬腭、唇颊黏膜,手、足、臀部随之出现或斑丘疹或疱疹,通常会在1周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全部患儿均常规行心肌酶、X线胸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效等检验,45例患儿心肌酶升高,72例患儿细胞轻度升高,13例患儿白细胞降低,9例患儿血小板轻度轻少,43例患儿胸片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8例大便常规潜血阳性+,全部病例均未行病毒分离。
诊疗标准。全部患儿均符合HFMD的诊疗标准1:流行病学资料;口腔疱疹,出现在手足疱疹同时或先出现于手足部疱疹。通常表现为中等程度发烧,偶有高热;出现手足掌部疱疹,通常疱疹基底部红晕,少许病例疱疹发生在臀部。
诊疗方法。入院后均给利巴韦林静滴或口服,10~15mg/kg·d,白细胞高者加抗生素,如头孢曲松50~80mg/kg·d;高热不能进食者注意补充热量和电解质,口腔溃疡者局部应用西瓜霜喷剂,或蒙脱石散;手足部皮疹不用处理,心肌酶高者加二磷酸果糖;体温℃以上者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也可给赖氨匹林肌注或静注;有惊颤现象者予口服羚羊角口服液;并发脑炎者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1~2g/kg,临床重症表现缓解后即停用,并立即使用甘露醇静脉快速推注,每6小时1次,好转后减停。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儿手足心体表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无呕吐、恶心症状,生命体征正常;有效:患儿体表疱疹、丘疹或溃疡有所降低,体温正常,无咳嗽、恶心、呕吐症状,生命体征正常;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