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多地主动探索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注册条件
浙江宁波:农户自发登记 截至2021年2月,宁波家庭农场数600多户,平均年收入关键是租金和薪金收入,单户家庭农场面积通常在50亩以上,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有355家,特色是通常雇佣工人、有自主商标等。
宁波家庭农场更多是一个民间自发行为,由部分种植、养殖大户自主升级而成,有的农场管理模式已靠近于企业化。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慈溪最先出现了一批从事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多个经营的规模大户。当初,规模大户全部给龙头企业提供出口蔬菜,考虑到食品安全、法律保护等问题,第一批农场经营户大全部自发到工商注册登记,寻求深入参加市场竞争的机会。
宁波的家庭农场大多全部是经过承租、承包、有偿转让、投资入股等形式,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后发展起来的,经营的项目包括粮食、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领域。有些家庭农场还因地制宜,借助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田园风光等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上海松江:农场主持证上岗
松江家庭农场数1200户左右,平均年收入已达7万-10万元,单户家庭农场面积100亩-150亩,持证农场主1000多人中高级,特色是持证上岗、政府衔接产业链等。
松江发展家庭农场,一是源自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二三产业,全区非农就业农民已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0%以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提升了人均土地占有量,使扎根农业的农民有了不停扩大经营规模的条件;二是源自当地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三是源自多年来松江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有足够经济实力反哺农业。
松江的家庭农场是高度“计划性”的“定人定产”农场,规模在100亩到200亩之间,农场主是当地职业化的家庭组员,基础不超出3人,只从事粮食生产和养猪。土地流转和猪场投资独具松江特色:农民根据自愿有偿标准先将自家耕地流转给村集体,由区政府投资对耕地进行统一整理,健全配套基础设施,然后由村集体发包给种田能手;猪场、发酵池等设施由政府负责投资,农场主只要养好猪,就能够拿到对应的代养费。
湖北武汉:农场主文化程度高
截至2021年底,家庭农场数167户,平均年收入超出20万元,单户家庭农场面积15亩至500亩,特色是家庭农场主必需是武汉市农村户籍农户,含有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等。
2021年,武汉确定“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激励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经过承包、投资入股等形式,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武汉家庭农场关键有四种类型:种植业家庭农场、水产业家庭农场、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和循环农业家庭农场。申报的家庭农场主必需是武汉市农村户籍、从事农业生产发展的农户,含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具有市农广校以上部门颁发的“绿色证书”,含有5年以上主产业种养经营经验等。
现在,武汉市对家庭农场采取“先建后补”,平均每家获补助近4万元。
吉林延边:家庭农场享受全方面补助
延边家庭农场数451户,平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平均经营土地面积1275亩,特色是可享受各项国家农业财政补助政策,实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
从2021年开始,延边州在全州范围内探索家庭农场模式。农村种田大户、城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