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2021年中国核电 核电恐慌.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中国核电 核电恐慌.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3/23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中国核电 核电恐慌.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核电_核电恐慌
在中国核电建设浪潮的背景下,“大亚湾燃料棒轻微损伤事件”所引发的恐慌情绪,不再是孤例。怎样消除核恐慌,需要更多的核科普,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加,需要政府、企业和监管部门真正将核电站的信息公开透明
  一根燃料棒引发的恐慌
  极难想象核电站一根燃料棒包壳出现微小裂纹就会引发舆论哗然,香港、内地民众恐慌。但这确实是事实。
  6月14日,香港媒体报道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发生历年来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辐射泄漏已严重威胁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因为大亚湾核电站毗邻香港,离香港直线距离45公里,报道快速点燃香港和内地民众的恐慌情绪。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1987年开工建设,1994年建成投入商业运行。每十二个月所发电量关键供给香港和广东省。
  6月15日凌晨,大亚湾核电站第二大股东香港中电公布紧急申明:因为此次燃料棒出现裂纹产生的放射性碘核素是被完全隔离的,所以大亚湾核电站事件不属于核事故,也无需即时通报。
  一天后的端午节假期中,国家核安全局和中广核集团立刻向媒体通报了这起事件:二号机组反应堆中的一根燃料棒包壳出现微小裂纹,但影响仅限于封闭的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中,放射性物质未进入到环境,所以未对环境造成影响和损害。“此次的大亚湾核泄漏是公众的误读,根本不是核泄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科技发展和教授委员会副主任蔡剑平重复向记者解释。“生产任何东西全部会有一个缺点率,缺点率低于一定程度的话,这个产品能够认为是安全的。”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所长李宁说,“因此4万个燃料棒里面出现一个微小裂口,是属于设计许可的范围内的,一个裂口释放出来的辐射量是很小的,何况外面还有两层的壳,辐射没有进入到厂房,更没有进入到公众环境中。”最终,此次核泄漏传言最终只是引发当地居民情绪不稳定,并没有像河南杞县钴泄漏传闻那样,造成大规模的居民逃离。
  实际上,“大亚湾燃料棒轻微损伤事件”源于中广核的“自报家丑”。5月23日大亚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实时监测发觉一根燃料棒的包壳可能存在微小裂纹,随即在6月初的安全咨询委员会(简称安咨会)上向委员们进行了具体介绍,委员在会后把材料带回了香港,随即香港媒体看成突发事件报道出来。
  成立于1988年的“安咨会”(全称是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核安全咨询委员会),其初衷就是为了打消香港民众当年的核电恐慌。
  中广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中广查对此次事故的处理程序已很严格――尽管相关数据完全在安全界限内,没有达成事件汇报等级,但依然在5月25日(发觉裂纹的第三天)口头向国家环境保护部广东核和辐射监督站进行了通报,5月27日,正式向国家环境保护部广东核和辐射监督站和国家核安全局报送书面汇报,5月28日,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已达成平衡状态并保持稳定。
  最安全能源
  遭遇最恐慌
  尽管官方表示,迄今为止,中国核电安全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然而,此次核泄漏传言,除了在港深两地引发不小的恐慌情绪外,还点燃了内地部分在建或拟建核电站的地方民众的恐慌情绪。
  在信阳一个反建核电站的QQ群里,此次“大亚湾核泄漏”事件正是最近的讨论焦点。
  拟建的信阳核电项目标业主单位一样也是中广核,当地民众一直以来的担忧再次被大亚湾事件激发,最具代表性的反建理由是:信阳的特产毛尖茶叶会因为长在核电站周围而不被市场接收,而当地水源地也将受到高辐射的污染。
  群众里面只有一位学核电设备制造专业、毕业后在上海工作的网友对故乡建核电站持赞成意见,“不会有安全问题,而且核电站对信阳的经济发展是个机会。”而其它全部的网友全部站在她的对立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核电科普宣传活动,消除公众谈核色变的恐慌”明确写入了中广核信阳核电项目2021年的工作任务中。现在看来,这一任务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能科学和工程管理研究所教授王侃看来,上述的担忧绝无发生的可能。“核电站肯定不会对当地的茶叶、水源造成什么影响,唯一可能的影响就是对内陆不够大的水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热量无法排除,使水温上升一到两度。水温是不是会影响到当地的茶叶能够再做研究,但放射性的危害是绝不会有的。”实际上,核电已被世界范围内公认为最安全、最环境保护的能源。
  为了培养一个核电站的操作员,需要几千小时的模拟操作,现在,大亚湾培养一个核电站操作员的成本和歼七战斗机飞行员的成本相当。
  从技术上,反应堆有五重保护:燃料的保护、包壳的保护、反应堆的保护、安全壳的保护和最外层的保护。这五重保护形成了多重的纵深防御,一层比一层更严密,“没有哪一个工业设施会像核电站这么包得严严实实”。
  更主要的是公众对核电科普知识了解匮乏。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所长李宁指出,“公众太缺乏这方面的了解,通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