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1年书评-孤独的美学 孤独美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书评-孤独的美学 孤独美学.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3/2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书评-孤独的美学 孤独美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书评:孤独的美学_孤独美学
孤独作为一个美学,是可能的吗?这是我翻看蒋勋新著孤独六讲前内心最迫切的犹疑。孤独,当下好似流感,每个人或多或少全部患染过。吊诡之处于于,最害怕孤独的当代人其实最孤独。很简单,当代性的一大特点即是,个体意识的明确。随之而来的现有所谓独立人格确实立,也有以前意想不到的困境,譬如说孤独。更有趣的是,当大家意识到陷入孤独之境时,第一反应则是回避孤独,这是群居动物的本性,却于解脱孤独无益无用。更深在的问题是,当孤独作为一个群体性症侯,我们能否给孤独多一重维度的探勘,并给予美学上的意义,使得孤独不再只是一个当代人口中熟滥的词语、心中单一错误的观念呢?
  这回,听蒋勋谈孤独,总算能将上述所言一一落实了。书分6辑,分别讲述残酷青春里野兽般奔突的“***孤独”,众声喧哗却无人聆听的“语言孤独”,始于犹豫满志最终落寞寂寥的“革命孤独”,潜藏于人性内在本质的“暴力孤独”,不可思不可议的“思维孤独”,以爱之名捆缚和被捆缚的“伦理孤独”,几乎将有关“孤独”的话题叙述得题无剩义。蒋勋是美的善述者,知性而动情,于是这给她有关孤独的议论添了一层难得的美学观照,因为孤独难谈,谈得不好,读者越发忧悒孤独。
  天天看一章,舍不得快快读完。最喜爱“革命孤独”那一章。似乎至今未有对革命美学的深度***,一向谈革命者多是嚣骚空论,催生的不是对于革命的切实了解,反倒激发出不自知的群体盲目。至于由革命而言及孤独,更是少见。在蒋勋看来,“革命跟诗相关,跟美学相关,而它最终造成的是一个巨大的孤独感”,“因为惟有孤独感会让人相信乌托邦”。革命者并非仅是不满现实状况,毋宁说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只是革命者内心孤独的一个外在表现,巨大的孤独感迫使革命者经过革命来消解或完成自己的孤独。仿佛书中提到的托尔斯泰,抛弃爵位、土地、财产,毅然出走。若是仅从表面所谓对农奴的关切来了解,未免现实功利了点,在这里,托尔斯泰想要进行的是一场有关内心的革命,自我的革命。爵位、土地、财产不但是她所拥有的物质,同时这些物质是和整个阶级体制紧密联络的。当她决然舍弃这些时,她是在和这背后的阶级体制作战,同时更是在和内心的不安作战。这种内心的革命其实是越出世俗藩篱的,而但凡超越世俗所能容纳之定则之人,肯定要饱受讥嘲,因为世俗本身不允许这么。常识告诉我们,这些革命者注定是失败者。
  有深意的是,失败者才能获致美学意义。在蒋勋眼里,史记就是司马迁为无数失败者所进行的美学书写,她“成功地营造了一个革命者漂亮的结局和孤独感”,进而动问“文学是不是去书写一个孤独者内心的荒凉,而使成功者或夺得政权的那个人感到害怕?” “因为她有所得也有所失,赢了政权却输了诗和美。”这是我读见的对史记最好最美的一个解读。
  我们今天读史记,照样会喜爱那个失败的项羽,而不怎么喜爱那个最终成功的刘邦。理性的读者可能会猜测彼时情形是否果真如此,但“项羽的英雄化正代表了司马迁内心对孤独者的致敬”。这里有颜容憔悴跳水自沉的屈原,有易水畔的荆轲,有不为俗世所容的游侠。因此“司马迁是以史记对抗权力,取得权力的人,就失去美学的位置”。
  所以再度思索“什么是革命孤独”的问题时,我们会把革命者视为一个怀抱梦想却最终无法实现梦想的人。因为怀抱梦想,因此有诗和美的可能;因为终其世无法实现,也就不可能为任何体制所捆缚。这种现实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