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红色教育”的实践者
在周恩来的故乡――江苏淮安,有个千年商业古镇――车桥镇。在车桥镇,提起王标,可谓家喻户晓,他是淮安区人数最多的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淮安市车桥镇中心小学的校长。在王标手里,他把这所资质平平、毫不出名的乡镇中心小学由弱变强,学校连年评优。今年7月5日,淮安市车桥镇中心小学挂牌为“车桥战役红军小学”。
“把家门口的学校建好”
有人说:“王标本可以在局机关上班,过着朝九晚五的有规律的生活,完全不用回到乡下过着每天头顶月亮脚踩星星才回家的日子。”在王标的辞典里,“校长”的意思只有两个字――“拼命”。他说:“我出生在车桥,师范毕业后第一站也是车桥,这儿是我的家。把家门口的这所最大的农村学校建设好,建设的有特色,建成让老百姓信得过、放得下心的学校是我的责任。”
从2011年开始担任校长以来,王标立足校情,以生为本,不断探索和实践学校特色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坚持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重要推手,以丰富多彩的鼓号活动为载体,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浓厚素质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团体行为艺术,提升学校特色品牌,引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少年。
2011年12月,在他积极组织下,学校还成功举办了淮安区小学生读书活动现场会。
几年来,王标致力于“红色德育”“书香校园”“艺体教育”这三大特色教育工作的研究,校园内薪火已燃,书香充溢,号声嘹亮。
《教育》记者在采访中,王标满怀自豪地细数着他做校长以来,学校所获得的荣誉:省级“课改实验项目先进集体”、市级“50强乡镇中心小学”、市级“常规管理先进学校”、市级“优秀家长学校”、市级“创建周恩来班先进单位”、市级“绿色学校”、区级“高效课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
勤奋、善思的王标,在教研课改中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他参加了4个市级重点课题研究并负责论文撰写工作,所撰写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15篇以上,获市级以上奖励26篇以上;设计的教案《秋天的怀念》《船长》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一等奖;撰写的教学随笔《融入情境,读出心声》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二等奖;撰写的教育新闻稿件在《辅导员》杂志上刊登;在淮安市“教科研课题优课”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薪火传承,红色德育成主旋律
车桥有名气,不仅仅是千年古镇,还在于抗战时期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曾短暂居此,抗战时有“小南京”之称,更在于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车桥战役”。车桥战役红军小学因此得名。
为突出红色教育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教育意义,王标结合本镇实际,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进入学生的心灵,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他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商讨并制定了“红色德育”实施方案,将红色德育纳入正常教学计划,切实加强红色德育工作的组织开展,确保红色德育凸亮点、显成效,从而引领全校师生幸福地走在薪火传承的红色德育大道上。他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建设方面凸显“红色”主题。
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王标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下足了工夫:在校园合适的位置,比如教学楼、图书楼、教室墙壁等,悬挂喷绘版面,向广大师生宣传车桥战役等红色经典事迹;布置好红色德育专用教室,版面式讲述车桥战役的经过,并在教室内建立红色文化宣传展板;在教学楼醒目位置悬挂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