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加藤嘉一的“草根中国学”加藤嘉一新浪微博
我永远不会自称“我是中国通”,更不会认可“我是中国精”,我不过是一个比较关心中国问题的草根观察者,仅此而已,但却足够。 2021年“非典”,19岁的加藤嘉一独身闯北大,不会一句汉字,没有中国好友,一切从零开始。
现在,27岁的她已是中国最走红的日本人。作为北京大学研究员、身兼南方周末、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她频繁现身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发表言论,对中接见。
“她有长跑运动员的耐力、武士的隐忍,她有日本人的勤奋和能量、中国人的八面玲珑。她有40岁的视野、20岁的狂气。她是新锐的国际政治观察家,在民间外交中争到主要话语权。”新周刊授予加藤嘉一“时代骑士勋章”时作如此评价。
成名的加藤嘉一依然保持简单生活:她至今无车无房,一月花销不到2021元,天天挤公交换地铁,一顿饭不到10块对付,却历来不关心账户上的数字改变。她笑言三年没有买过新衣服,如此解释苦行僧般生活:“我必需保持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
今年4月,加藤嘉一的第三本汉字著作中国的逻辑出版,书中她融入对中国八年的观察和了解。城市、改革、奥数、蜗居、体改、户口……身为外国人,她执着地从细微处思索,为观察中国提供全新的奇妙视角。
在自序中,这位“比很多中国人更了解中国”的日本青年,拒绝接收“中国通”和“中国精”称谓。
“我只是一个比较关心中国问题的草根观察者。”一米八五的大个子盘腿坐在椅上,略带严厉地说。
“生活在表层,政治在草根”
京华周刊:新书中国的逻辑出版,你想表示什么价值观?
加藤嘉一:我在自序里提到,世界上有两条逻辑,一条叫逻辑,一条叫中国逻辑。这并不是说中国的逻辑很特殊,而是期望在逻辑和中国逻辑之间找寻部分共通之处。中国和国际社会应该是同舟共济的关系,不应该是相互对立的。中国很有可能是特殊的、另类的,但它不是孤立的,需要和国际友好交往。
我想传达的另一层面是草根价值观。我一直说,生活在表层,政治在草根。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问题的本质还是民生问题。因此不论外国人还是中国人,要了解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本质就在草根。草根中国学,是了解中国最关键的渠道。
这本书里全部东西,不是baidu搜来的,全部是我亲自跑到老百姓那里,深入草根、走进草根、突破草根得来的,这才是了解中国的唯一路径。
京华周刊:刚才谈到“政治在草根”,能否具体阐释一下?
加藤嘉一:民生、民意、民情,这是中和温家宝总理也会和网民交流,关心老百姓的温饱、医疗、教育等问题。我作为一个外国观察者,假如不去关心老百姓生活,是没有措施了解中国的。
现在部分外国媒体以为中国的政策,不论是我国还是国外的,全部是领导说了算。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伴随互联网的普及,政府对于互联网民意的关注达成前所未有的地步。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很快就会有网民回应,政府和民间互动沟通也前所未有的密集。这就是我说的“政治在草根”的内涵。
京华周刊:你眼中的中国逻辑是什么?
加藤嘉一:我关注的全部是详细问题。城市、改革、绿坝、奥数、蜗居、体改、地震、学费、闲人、地铁等等,全部是从我亲身经历出发,解读了代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