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回到想象|回到____(想象作文)
一、“形象思维论”的来龙去脉 别林斯基说:“诗歌是寓于形象的思维。”她又说:“一切存在的东西,一切实有的东西……全部是自己进行思索的思维,……所以,只有思维存在着,除了思维,什么全部不存在。”别林斯基早年是黑格尔哲学的信徒。黑格尔认为,字南的本原是“理念”,也就是“思维”,或日“宇宙精神”。“理念”在其辩证发展中异化为自然界,自然界由无机自然发展出有机自然,然后发展出人类和人类社会。人类凭自己的认识能力反回头来去认识理念的全部发展过程及其本质,主观理念和客观理念达成统一,即为“绝对理念”。人类认识“理念”,从低到高依次有三种方法:艺术的方法、宗教的方法和哲学的方法。黑格尔给美所下的定义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就是说,将理念用感性形象显现出来就是美。对别林斯基所说的“诗歌是寓于形象的思维”,要联络黑格尔哲学背景才好了解。这里的“思维”,是黑格尔哲学中所谓“理念”的同义词。这句话的意思无异于说诗(广义的文学艺术)是形象所显现的“理念”,是人类对“理念”的认识的低级形式。
别林斯基以后转变成为费尔巴哈式的唯物主义者,不过黑格尔哲学的影响犹在。她依然认为文学艺术和科学全部是认识世界的形式,在内容上没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的只是形式,科学用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把握世界,而文学艺术则用形象的形式把握世界。
苏联人把别林斯基只是偶然提到的“诗是寓于形象的思维”等语,发展为形象思维论,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即是说哲学家、科学家用概念、判定、推理的逻辑思维形式认识世界,并以概念、范围体系表述其认识结果;艺术家则用形象思维的形式认识世界,并以再现现实的形象体系艺术地再现这种认识结果。
“思维”的原来含义是指概念、判定、推理的逻辑运演。苏联人既把艺术视为对于现实世界的独特的认识形式,那么,在她们看来,这种认识就不是低级的感性认识,肯定是高级的理性认识。把它当做对世界的感性认识,那实在是贬低了艺术,不过艺术确实又无法脱离感性形象,于是,便把别林斯基“诗是寓于形象的思维”等说法拿来,给予新的意义,断言艺术家是用形象进行思维来从事艺术创作的。“思维”在这里突破了传统的脱离感性形象的抽象心理活动的含义,被给予了不脱离感性形象也能进行理性思维的新义。于是,“形象思维论”作为文艺学中的一个理论便形成了。当初,中国跟着苏联走,“形象思维论”理所当然地也在中国大行其道。
二十世纪中叶,中国的学术伴随政治转。中苏交恶后,文化艺术和学术界对于从苏联来的部分理论看法重新加以审阅。红旗杂志1966年第5期,发表了郑季翘批判“形象思维论”的文章文艺领域必需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郑文的关键论点是:不存在“形象思维”,艺术创作所遵照的规律是:“表象(事物的直接映象)――概念(思想)――表象(新发明的形象)。”即艺术家先接触多种多样的详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从中抽取出同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形成概念,利用概念进行判定、推理的逻辑思维活动,找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络,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形成思想,然后再还原为形象,用形象再现出现实生活的本质和规律。郑氏的三段式显然有这么一个毛病:艺术家从详细事物提取出抽象的概念以后再进入创作过程,创作不免从概念出发,尽管还要还原为形象,也总是为概念寻求形象,图解概念,写出来的人物难免概念化,不会成为有血有肉的活的艺术形象。
1979年,发表了毛泽东给陈毅谈诗的一封信,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于是,“形象思维论”便定鼎中原。多种刊物全部在诠释“诗要用形象思维”这句话,文章全方位,蔚为壮观。既然是“思维”,就要有思维逻辑。于是,学者们搜索枯肠在为形象思维寻求逻辑。以前的逻辑学所研究的全部是抽象思维的逻辑,所以,抽象思维又名“逻辑思维”。此时大家强调说:逻辑并非抽象思维所独擅,形象思维也有它的逻辑,逻辑思维不等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也是逻辑思维,如此等等,对哲学、逻辑学术语的内涵、外延来了一次重新划界。
“形象思维论”在中国确立了它一统天下的地位以后,又有“灵感思维论”、“情感思维论”、“直觉思维论”、“直觉一行动思维论”、“经验思维论”等纷纷登场。思维不再是一个,而是一下子变成了多个,全部各有各的“逻辑”。真是好不热闹!
郑季翘的“反形象思维论”无法令人信服。她为艺术创作所设计的“三段式”弊端甚多,令真正的艺术家难以遵从。不过,“形象思维论”是否能成立呢?我看还大成问题。
“形象思维论”的哲学根基是把艺术当做一个认识世界的形式。它是根据这么一个逻辑被推导出来的:艺术既然和科学一样是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分仅仅在于形式,科学用抽象的形式而艺术用形象的形式认识世界;科学认识是由感性上升到思维,只有达成思维理性才算进入了高级的认识阶段;那么,假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