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动物繁殖学》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一)研究的内容
本课程是研究动物繁殖规律及其机理,动物繁殖技术和提高动物繁殖力的科学。
(二)相关学科
本课程以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和动物生理学为基础,同时又与动物饲养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环境卫生学和动物传染病学相联系。
(三)课程的性质、地位
本课程是动物科学(畜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课(畜禽生产)奠定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方面的基础;同时由于本课程技术性、实践性很强,所以它又是畜牧专业的专业技术课。也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
(四)课程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繁殖的基本规律及机理,全面掌握提高动物繁殖力所使用的各种常规及先进技术,为学好畜牧专业的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牧业生产实践,特别是将来专门从事动物繁殖学科的研究与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部分
1、使学生掌握生殖激素的种类、来源、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繁殖活动中的调节机理。重点掌握如何正确应用生殖激素来提高家畜的繁殖力。
2、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公畜性成熟与性行为发生的现象与机理;了解精子发生过程及发生速度,正确掌握采精频率;了解精子的形态结构、精液的化学成分和功能,精液理化特性。重点掌握精子的生理特点及外界因素对精子的影响,为人工授精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3、使学生掌握母畜初情期、性成熟的生理特征,卵子的发生和卵泡发育。着重掌握母畜发情与发情周期的形成及其机理、发情母畜机体的生理、形态变化及发情期的主要特征,为准确掌握发情母畜的配种时机奠定理论基础。
4、使学生掌握受精、妊娠和分娩的生理特征,胚胎发育和生长的基本规律。重点掌握妊娠建立的过程和妊娠维持的机理以及母畜妊娠后的生理变化,为妊娠诊断奠定理论基础。
(二)实践(操作)技能部分
1、使学生熟练掌握家畜常规人工授精各个技术环节的原理、规范的操作技术和应注意的事项。
2、使学生掌握家畜冷冻精液的原理,冷冻精液的制作和解冻技术以及冷冻容器的正确使用。
3、熟练掌握母畜的发情鉴定方法及操作技术,掌握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