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怎样破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难题_集体林权制度
摘 要:因林权纠纷,使林权制度改革无法实现100% “确权发证”。林权纠纷的现实状况有村屯山界界址纠纷,数次协调未能处理,引发毁林;国有林场和周围村屯山界的纠纷;因历史遗留问题或林改实施不公平,引发林农和林农纠纷。处理纠纷的方法有以林业“三定”为依据,实际经营为标准;没有资料档案、历来没有界址的维持原状;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摆事实讲道理协商处理等。
关键词:破解;林改;难题
中图分类号:F320 文件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9-0277-02
一、问题的提出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大包干”以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大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是20世纪80年代林业“三定”产权制度安排的延续和完善,把当初没有很好处理的问题加以处理,尤其是处理林地家庭经营不根本、不到位问题。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是针对全部集体林地的改革,其改革仅仅局限于商品林,不包含生态林和有争议的其它林地1。即使有争议的林地不列入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不过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林地、林权纠纷是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难题,必需千方百计破解。
二、林地林权纠纷的现实状况
因为历史遗留问题,集体林区存在大量山林权纠纷,尤其是伴随多年林权制度改革的不停深入、林业税费改革逐步推进和林产品价格的节节攀升,经营林地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林农对林地的依靠性越来越强,这些潜在隐患极易成为社会矛盾的爆发点,是林区社会稳定的极大不确定原因,也成为“确权发证”工作全方面落实的障碍2。广西林权纠纷的关键类型以下:
,数次协调全部没有处理,引发毁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明晰产权,承包到户,有争议的林地暂不列入改革的范围。不过部分群众受比较利益驱动和担心政策多变,她们迫切期望立即拿回林权,假如纠纷迟迟得不到处理,她们就有可能被迫采取非法的方法来抗争,包含盗砍盗伐、林木走私、甚至以群体行为的方法直接从林权经营实体手中“夺回”林权,很轻易造成冲突升级,影响改革进程。据2021年4月28日百色早报报道,田林县潞城瑶族乡各烟村渭社屯和南那屯一向存在山界纠纷,数次多方协商全部没有处理。2021年5月10日潘某某等人组织渭社屯的几十名村民到纠纷地界的“渭端”、 “渭桥”地名一带,砍伐南那屯群众种植的桐果7 229株、杉木26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6 788元。
。因为历史原因,国有林场林地和周围村屯的荒山荒坡没有明确的林地界址,双方全部没有土地证、宗地图,有的宗地图是20世纪80年代后国有林场划定的边界宗地图,没有边界群众的签字,得不到边界群众的认可。笔者的故乡的荒山荒坡就同田阳县三雷林场营林区相连,从我懂事起,就没有听说也没有看到我的村屯的荒山和三雷林场的林地界址,只要是荒山荒坡,三雷林场就种上树苗,所以,现在,和三雷林场营林区相临的林农全部不能办理林权证。田阳县三雷林场和周围的东江村多年来发生林地纠纷,2021年在飞机场周围的纠纷地被田阳县人民政府征用建设东盟物流园,因为双方各持己见,调解无效,征地款多年无法划拔。云桂铁路征用田阳县田州镇三雷村三今屯3亩芒果园地,这个芒果园在田阳县三雷林场营林区周围,被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