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秦家河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

格式:doc   大小:170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秦家河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21/3/26 文件大小:1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秦家河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康乐县景古镇秦家河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一、基本情况
康乐县秦家河村位于景古镇西面,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400
户,1717人。景古镇秦家河村座落于杨家河河岸,加之河床高于村庄地势,受山洪灾害威胁严重,历史上发生过较严重的山洪灾害。
二、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滑坡的划分为:以滑坡边沿稳定的上沿、左右沿为威胁区。
安全区:是指山洪灾害发生时不受威胁、地质条件较好、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威胁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山洪及泥石流的划分为:以历史最高洪水位5米以上为安全区;滑坡的划分为:以滑坡边沿稳定的上沿、左右沿15米以外为安全区。
景古镇秦家河村村民居住地地势低洼,是洪涝灾害防御地,、沟道口及沿河一带居住的重点危险户。秦家河小学学校地带地势较高,较为安全,利于群众转移和安置,为本村山洪灾害防御安全区。
1、受山洪、泥石流灾害威胁的危险区:重点危险户数58户、人数216人。
2、受滑坡灾害威胁的危险区:当铺自然村重点危险户数1户、人数3人。
三、组织指挥体系
1、组织机构
景古镇秦家河村成立村级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简称工作组),在镇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指挥、指导本行政村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组 长:村支部书记
副组长:村 主 任
成 员:村 文 书 一小组组长 一小组副组长
二小组组长 二小组副组长 四小组组长
五小组组长 六小组组长 七小组组长
八小组组长 九小组组长 十小组组长
十一小组组长 十二小组组长 十三小组组长
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村委会。秦家河村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组设立巡查信息队、应急抢险队、转移队、保障队等4个小分队。
2、职责和分工
组长:负责全村山洪灾害防御全盘工作,组织实施本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职责落实;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协调各队成员工作,发布人员转移命令、签发调集全村抢险物资器材和全村总动员令;请示上级政府调用抢险队伍及物资支援。
副组长: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和警戒区的监测和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动态;落实组长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巡查信息队:负责对区防指、镇防指、气象、水文、国土资源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传递;负责本村雨量、水位站点的降雨量、水位监测工作,掌握本村区域内的各类水利工程工况及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等迹象,暴雨洪水预报预警和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反馈信息,并按组长的命令发布预警、报警信号。
转移队;在接到转移命令后,各转移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按预定的转移路线转移危险区、警戒区内的人员和财物,群众转移后转入工程抢险。
保障队:负责临时转移群众基本生活的保障工作;负责保障抢险物资、设备供应,转移后群众、财产的清点保护等后勤保障工作。
应急抢险队:工程未出险前,协同转移队转移危险区、警戒区内的群众。在工程出险等紧急情况时,听从命令进行抢险救灾。
单 位
姓 名
电 话
村山洪红灾害防御工作组
组 长:村支部书记
 
副组长:村主任
村巡查信息队
队 长:村文书
信号发送员:七小组组长
监测员:四小组组长
村转移队
队 长:五小组组长
村保障队
队 长:十小组组长
村抢险队
队 长: 十一小组组长
 
副队长:十三小组组长
 
村主任负责组织指挥,四小组组长 三小组组长任广播员,八小组组长 九小组组长 二小组组长任铜锣号,二小组组长 二小组副组长 十二小组组长 七小组组长 六小组组长任口哨员。
成立抢险应急分队由一小组副组长任队长。
成 员:一小组组长 三小组组长 六小组组长 十小组组长。
四、监测及预警

本行政村山洪灾害监测内容主要有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因缺乏专业监测设施,采用群测群防为主的方式进行监测,监测任务主要由巡查信息队成员承担。
1、降雨监测组:掌握降雨时段、雨量大小等信息。
2、水位监测组:掌握藉河及沟道水位变化,河道来水,了解水利防洪设施的运行情况。
3、泥石流和滑坡监测组:掌握本行政村范围内泥石流滑坡情况,对发现有滑坡迹象的线段实施位移观测。
监测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