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学的不二之法不二之法
文学形势的改变 见到这么一条网上留言:“读现在的小说,没动心感,远不如直接读新闻、时评、历史、随笔和杂文。” 只要不否认事实,任何人全部能从这条信息中读到广泛、普遍的民间认同,感到当今小说所面临的重大危境。
小说创作从产生开始,不论是推崇或排斥美和丑、正和邪、光明和黑暗,不论是对现实的深度揭示还是对理想的极度向往,全部以接通读者感官,激动读者脉跳为前提。失去读者阅读动心感的文学作品,意味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所谓20世纪80年代现代小说鼎盛期的文学成就,一定程度是被夸大了的。当初小说因此能够“统治”一个时代、引得全民巨大反响,其中有多个原因。一、国人刚从一个久被压抑几近窒息几近忘却人性的恶劣环境中摆脱,余悸和哆嗦仍然不息,心的渴望因尤其强烈而要求尤其低,一点点空气、一点点光亮、一点点心的真实、一点点丑的揭露美的展现,就能以百倍放大的效果,拨感人的伤痛,抚慰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向往。二、当初,百废待兴的中国,一切全部在重建,各大学科全部处于断裂状态,人才还在培训中。文学有点尤其,非但不需产于学院,某种意义,还和学院体制对立。文学能够无师自通,是心灵的产物,靠的是生活积累;当初的大家,最多的恰是生活积累、心灵话语积累。三、因政治环境的非明朗化,媒体开放程度远远不够,还在高度警惕唯恐失足地说着万无一失的话;文学的形象思维表示所特有的“模糊性”、“灵活性”、“生动性”,尤其适合在非明确时期于非明确地带的狭缝间穿行。因这些原因,小说开始探头探脑、转弯抹角,率先起到了其它形式难以胜任的释放胸臆“积压”的作用。能够说,当初的小说,很大程度上负担了社会总代言人角色,大包大揽地将政治、历史、哲学、时事、社会学所关注的问题统统纳入怀中,甚至,在那娱乐生活极其贫乏的时代,还负担了成份不小的娱乐功效。
三十年巨变,今天环境全然不一样。当年使得文学灿烂辉煌、广受各界关注的种种原因已不复存在。今天的政治、历史、哲学、社会学等等,分门别类,全部有了各自的完整体系,负担起各自所该负担的责任,在自己的领域中对自己关注的问题,做出了其它学科难以跨越的详细、扎实、完整得多的论述;今天的媒体也已开放得多、真实得多,新闻、时评、专题报道,有了相对清楚明朗的立场;随笔杂文,比起小说,对多种问题的议论,也直接得多、深入得多;更有网络的主动参加,全方位进入各个领域,在可能的范围中最大程度做出了淋漓尽致的大发挥;还有琳琅满目标各项娱乐,大大丰富了大家的生活,尤其是影视业的蓬勃兴起,轻而易举夺走了广大观众的视线。
来自影视的冲击
对小说造成最大冲击的可谓影视,尤其是电视剧,毫不费力,它们就把曾经那般刺眼的小说从主流位置“挤”到了边缘。
影视因画面、声音、语言三部分的共同作用,带给观众集文学艺术娱乐为一体的享受。然而,纵然影视语言也是文学,但此文学非彼文学,影视文学毕竟不一样于小说。影视中,语言只是一个部分,影视对之的要求基础属于粗线条,只是个框架,一个大约线路,详细的细部及其微妙性,经过演员的演出完成。影视中,走在前沿、直接进入观众视眼的,是活动的画面,是大小演员。
实际上,即便优异的影视也无法替代小说。影视传输不出文字语言所富有的深远浓厚意味,做不到文字语言的精思纤密,表述不出细节的复杂微妙性;尤其是,因不能大量利用画外音而不可能直接进入人物内心、充足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另外,相对而言,影视是种填满的艺术,因画面的无可变性,留下空间较小,面对银屏,观众剩下的基础只是接收了解和领悟。小说不一样,小说除了接收了解和领悟,还给读者提供想象,给一百个观众提供一百种不一样想象。
当今的影视剧本水准,应该说,距离理想还很之遥。绝大多数作品均为粗制滥造之作,情理不通、漏洞到处、笑话百出。大量编剧全部在偷懒地套用已经有模式――部分毫不出众但毫无风险的模式,极少有些人愿意创新。尤其是宫廷阴谋、太监心理,歹毒心肠,遇上万年不遇的好时机,四处可见,其品位之低下、技能之拙劣,不谈艺术,仅谈娱乐,实在只能“娱”人而不“乐”人。
可悲的是,还没轮到优异影视出现,远欠优异的影视已将小说击得一败涂地。
一个原因:影视中演员的活生生行动,能够掩盖剧本的不足。
但更主要的是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的小说太不优异!
小说、小说的两难境地
现代中国文学的关键表现形式是小说。传统小说以小说为主。小说有小说的严格要求,要求事件的完整性,要求情节的曲折起伏、跌宕多姿、扑朔迷离,要求不停发展改变的情节含有让人难以释卷的神秘性、悬念性、诱惑性,满足大众的猎奇心。
讲一个小说可能轻易,但讲好一个小说,将小说讲得滴水不漏、丰满圆润、生动动听,其实不轻易。小说需要情节人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