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 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 zhi )敬必饬( chi )。”“是日也, 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最迟在西汉时期,重阳节已经成为固定的节日。相传重阳节是宫廷习俗,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遭吕后谋害后,其侍女贾佩兰被逐出宫外,才由她将重阳节的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 “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赏菊?菊花,又叫黄花。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 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 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 ?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 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