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70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sssmppp 2021/3/27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学生成长 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会直接影响班级 内所有学生的德育发展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 德育教育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一爱心是照亮学生未来的 灯烛
转眼我走入工作岗位已将近半年,我觉得自己越来越 喜欢我的学生,对他们的感情也日益深厚。这种转变是在不 知不觉中出现的,我也该感谢这些可爱的学生,是他们的进 步给了我成就感和工作的兴趣。这个方面给我的感动最深是 班内的XXX这个孩子。
XXX头脑聪明,不爱学****过多的时候以自我为中心、 特别爱面子、动不动出口成脏,有严重的不良****惯:抽烟、 喝酒、讲哥们义气,吃不得半点亏,老师批评甚至都要与你 顶嘴。
刚入校时,只感觉到这个孩子上课好动:爱讲话,坐 在凳子上就象凳子上有刺,不停的摇来晃去。多次找他谈话 收效不大。于是就将他的座位调到讲台旁。讲话有所收敛, 但若对他稍稍放松一点,则仍然是坐不稳,东张西望,或干 脆就睡觉。
开学不久,在我同他谈话时闻到他身上有股烟味,就
让他写张说明书给我。说是从在老家上初一时就染上这不良****惯,家里让他戒过烟,但只要走进他私人的生活圈子,又 开始抽烟。没有办法,家里就让他转到广州来读书。可在初 三时又认识了一些抽烟的孩子,于是旧病复发。我及时将这 情况与他家里联系,XXX给我写了份深刻的检讨。由于烟瘾 较大,我给他制定了一个较详细的戒烟过程,规定他在两周 之内将烟戒了。我给了他一些口香糖,让他在来烟瘾时就嚼 一嚼口香糖。期间我每天尽一切可能的时间同他谈话:问他 上课表现自我感觉怎么样,作业完成得怎样,晚上休息得好 不好等等。他抽没抽烟在与他说话时就能闻得到。同时让他 知道,我时刻在盯着他、关心他、爱护他(他爸爸、妈妈都不 在广州)。我告诉他,我首先是他的朋友,其次才是他的老师。 到现在为止,从他身上已闻不到烟味了。
另外,在十一月初,他与班上另一同学发生了一点小 小的矛盾,于是他让其它班的几个孩子来打他。事后在与XXX 谈话的过程中发现:他特别爱面子,动不动口出粗言,心胸 不开阔。教育他,当时点头认错,过后老毛病常犯。与其他 同学说话时常带点口头禅,倘若对他“不敬”,则便威胁人。 我常给他讲做人的道理,从他的吃、穿、住来关心他,爱护 他,来一点点感化他。
教育这样的学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见成效的。虽然, 他现在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还会顶撞老师,还容不得
自己吃亏,还会做出一些让我失望的事情。但从他的作文中 我看到了他对我曾经在他身上所付出的点点滴滴的记忆忧 新。从林老师、史老师、刘老师等老师反馈到我这儿的情况 来看,我敢肯定,他比以前更能体谅人了,也更懂事,更冷 静了。尤其是林老师和史老师说,现在根本就看不出XXX这 孩子会是一个后进生。我不可能一下子让他变得很好,要做 的只能是慢慢地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改变,哪伯是一点 点,也值得开心。
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任 何一次过火的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 理阴影。尤其是对个别学****成绩差、行为表现散漫的后进生, 班主任更应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疏 远。在处理班级事情时,面对后进生,应谨慎对待,不能简 单粗野地呵斥
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 循善诱,和他们交朋友,促膝谈心,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 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 育,自觉地去转变自己。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学生幼稚无知, 就随意地践踏学生的人格和自尊。爱心,是通往学生心灵的 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照亮学生未来的灯烛,让我 们共同创造无私真挚的爱的氛围,让祖国的新一代在温馨、 幸福的爱的暖流中茁壮成长。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二一、背景
我所管理的高一(七)班,共有学生46人。相较于高一 年级的其他7个班,我们班的特点是:男女生比例比较平均, 但男生思想活跃者居多,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又对现实缺 乏辩证认识,学****目标不明确,学****能力差,学****主动性意 识薄弱,纪律散漫,这无疑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另外, 班里基本上没有尖子,尾巴却是挺重的,这也加大了成绩提 高的难度。于是,在这么个大框架下,班里同学的问题也就 相应的复杂一些。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很明确的一点是, 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教育的过程是师生 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 感的相互交流。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前 提是了解学生。所以,一切当从“了解”开始。如果老师不能 了解、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无数成 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或教育氛围, 是使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