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中国的诗词有趣的中国诗词
图画诗 下面是一幅图画似的文字(里面有部分是繁体字),里面隐藏了一首七言诗。请你仔细看看想想,依据这些字的形体改变和摆放的位置,和残缺不全的字的特点,把这首诗译出来。你能行吗?试试看!(提醒:前三个字可译成“日圆山高路口长”。)
答案:后三句为:云横雨细倒斜阳。扁舟横渡无人过,风卷残花半日香。
阶梯诗
阶梯诗也就是过去大家常说的“宝塔诗”。早在唐朝以前,这种诗体就出现了。不过,流传最广的阶梯诗听说就是唐代诗人张南史写的竹:
竹,竹,
披山,连谷。
出东南,殊草木。
叶细枝劲,霜停露宿。
成林到处云,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闲对数竿心自足。
大意是说,那漫山遍野的竹产自东南方,不是通常的草木。它那细细的叶坚劲的枝,能承受寒霜夜露。竹竿如林,新笋如玉。轻风吹过,声音悦耳动听,倒映池塘,愈加翠色欲滴。我想寻求文学家庾信提到的那个小园,像她那样悠适地数数那些竹子,我的心就满足。全诗明白如话,多角度地刻画了竹子的气质和漂亮。一时间,争相传诵,广为流传。
这种阶梯诗和我们平时读的古诗截然不一样,一看便知,下句比上句多出两个字,排列而成宝塔状,形式独特,不愧是古诗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七体诗
花,
花,
深浅,
芬葩。
凝为雪,
错为霞。
莺和蝶到。
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
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
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
一攀一折向天涯。
这首诗上小下大,从上往下每两行为一层,且字数相等逐层改变,其外形就像宝塔一样。这类诗有个名称,叫“一七体诗”。意思是指它从一字两句发展到七字两句,很有规律。上面的“一七体诗”为唐代诗人张南史所作,题目叫花。
回文诗
几十年前,北京名医关幼波得到一位患者赠予的金匾,匾上写着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
儒达乃儒,
医明是医。
这八个字的组合匠心独运,横竖倒顺全部可念,回环成诵,情趣无限。这种把词序回环往复的措词方法,称之为“回文”,又名“回环”。假如用于诗词联语中,便称为回文诗、回文联。苏东坡创作了一首回文诗,叫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无独有偶,王安石的泊雁也属这类: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
柝随风敛阵 ,楼映月低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燃。
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这两首诗顺读倒读,文通字顺,音韵友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