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李博弘:伸出胳膊就能帮一个人伸出胳膊英文
再见李博弘,她已是研三的学生,和上次采访时隔一年,她仍然天天扎根在试验室中踏扎实实做试验、写论文、搞科研。只是捐献血小板由39增至48次,由48增至63个血小板捐献诊疗量,总献血量由44400上升至51600毫升。当被通知她现在已经是黑龙江省大学生中献血量最多的一个时,李博弘只是笑了笑,“和我们的志愿者比起来,我只是最一般的一员。”
志愿者们凝聚起来的信念
2021年4月,李博弘加入到哈尔滨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中去,今后每七天她全部会拿出一天时间到献血站志愿服务,关键进行引导、咨询,或维护献血秩序等工作,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1319多小时。志愿者,自此以后变成了她的新名字;志愿服务,成为了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021年3月2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激发我们时代的文化力量中写到,“从一桶‘地沟油’所映照的‘道德血液’缺失,到一个炫富名牌手袋所折射的精神贫血,再到一个倒地老人所引发的‘扶还是不扶’的道德迷惑,今天的中卷而来,怎样以理想信念构筑精神高地?”在大家眼中,去西部支教是傻子,去荒地开垦是呆子,去无偿服务她人更是二愣子。志愿者,一个由真挚和信仰构建的词汇,好像伴随物欲横溢、极其错误的价值观的冲击而逐步失去原本的光芒。
但李博弘却说,她是被更多的志愿者们而感动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的。“血液无限可再生,而生命却只被拥有一次”,这是全部哈尔滨无偿献血志愿者们的信念。
据哈尔滨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服务组织责任人王晓明介绍,哈尔滨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隶属于黑龙江省血液中心、哈尔滨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整只队伍共有500多人,大部分年纪层次集中在30多岁左右。大家工作日的时候就忙于自己的本职员作,周末有时间就会去采血站做部分志愿者的工作。志愿者们常常献血,有些老同志一献就是20年,总献血量早已超出十几万毫升。
在一次全国紧缺RH阴性血的调令中,哈尔滨市在二十四小时之内联络了符合血型、曾经无偿献血的市民,共140余人。每人捐血400毫升,二十四小时之内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就集齐56000毫升RH阴性血液。服务队的部分志愿者也马上赶过来帮助配合工作。
“谁全部没有多说什么,接到电话以后也没有埋怨,中国阴性血液的持有者只占5%左右,欧美等国家占到30%左右,因此RH阴性血在我国是很紧缺的。这140多个人全部知道这种血型的稀有性,大家全部是自愿的过来,自愿的捐献。当初的那种气氛真的很感人,而我们志愿者一直在忙碌,帮助采血的医生,那种说不出的气氛,有凝聚力的气氛,假如你也在现场,你就会明白的。”另外,李博弘还提起汶川地震时,很多市民在听说汶川急需新鲜血液以后全部来献血,有些市民更是早上6点多就来排队,大家齐心协力一起面对灾难的画面,格外令人动容。
志愿者们用她们专业的知识、坚定的话语、温暖如初的微笑构架起一座厚重和相互信任的桥梁,在桥的一方是等候血液来挽救生命的人,在桥的另一方是伸出手臂怀相关爱之心的一般市民。“谢谢你,谢谢你帮助那些躺在病床上最无助的大家”这些话语传输出的是志愿者们期望她人能够享受生活赠予的点滴,期望每一个人全部拥有健康、愉快、平安人生的权利,期望自己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信仰和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