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及策略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及策略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doc

上传人:wendy 2021/3/2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及策略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及策略 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

  (摘要)同伴冲突对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可以引导幼儿发现自我,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幼儿掌握社交技巧。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当把握恰当的介入时机,如幼儿同伴冲突矛盾激化时、幼儿遇到困难求助教师时、幼儿反复尝试解决冲突但未有效果时。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可以运用直接介入、澄清问题、间接引导、情感支持等策略,以引导冲突结果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提高幼儿自主解决冲突的能力。
  (关键词)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价值;时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6-0018-04
  同伴冲突是幼儿日常交往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可以反映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1〕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同伴冲突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我们必须重视这其中幼儿园教师的作用。然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存在问题,比如介入时机和方式不当,介入方法刻板化,等等。〔2〕我们认为,教师只有在充分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策略介入,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解决同伴冲突。
  一、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介入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解决以及促进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自我为中心是幼儿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3〕这种思维特点导致幼儿会与同伴经常发生冲突,而且面对冲突时他们很少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可使幼儿了解到自我是一个主体,并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学习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去自我中心”,学会与同伴相处。
  
  幼儿期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对归属、爱以及尊重的需要更多的是从社会交往尤其是同伴交往中获得的。〔4〕一方面,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与尊重,冲突的解决也能使幼儿感受到来自同伴的爱与尊重。另一方面,幼儿的认知能力不强,情绪情感控制能力较弱,面对同伴冲突时,幼儿往往会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因此教师的适时介入能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安抚、转移甚至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
  
  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与同伴或他人交往。〔5〕班杜拉认为,儿童总是在“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模仿、学习。〔6〕幼儿园教师本身就是幼儿观察、模仿、学习的重要对象。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言行,初步习得一些社会交往的技巧,特别是利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技巧。在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幼儿掌握更丰富的语言表达技能,以促使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时机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会出现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的时间过早或过晚的情况。那么,何时才是适当的介入时机呢?总的来说,幼儿园教师应当相信幼儿有独立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创设让幼儿自行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