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中国要立即引进欧美发达国家的食品回溯追踪管理体系,即把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步骤全部统计在案,一旦出了问题,可快速回溯追踪问题源头。 元旦之前,有两则和“食”相关的新闻颇有意思。
南京抽查食品市场,发觉火锅底料的化学添加物百分比过高,有的甚至超出50%,能够肯定的是,这些有毒食品不但,仅存在于南京的市场。对于这类新闻,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但有意思的是该地域食品监管部门对“监管不力”的辩护,她们认为,第一,多年前制订的食品安全法已跟不上化学物质添加的时代发展;第二,食品监管部门人手不够,市场太大,产品太多,管不过来。我认为她说的这两点全部是事实,而非完全是推卸责任。
这事提醒我们,现在进入了全球化时代,日常见品、食品的全部是全球化的。这对全部参加经济全球化的国家,不但仅是中国,全部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仅凭过去的经验和技术已难以应付。
相比过去,中国有两个基础情况已经改变:一是几十年以前,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有东西吃,好不好、安不安全全部是次要的。1979年,在故乡800万人口中,我是第一个考上硕士的。临行前,父老乡亲为我饯行,却发觉连一个荤菜全部拿不出来。最终最终找到了一样现在的大家难以想象的东西――一只被农药毒死的鸟,但老乡们快乐得不得了。我心有戚戚然,这可是只有毒的鸟,吃了还能去读硕士吗?但农民处理有毒的小鸟是有经验的,只要把两样东西――内脏和带血的部分去掉就没问题了。一只被毒死的乌煮的一锅汤,就是当初最盛大的饯行筵席。在常年吃不饱的情况下,大家对安全问题几乎是不考虑的。但这个问题在过去二三十年基础处理了。这是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是新的挑战,大家已经开始关注食品好不好、安全不安全的问题了。二是在过去,中国农业市场和全球是不相干的,但现在已参加全球化。但实话实说,中国市场太大了,也所以,欧美发达国家对食品跨国追踪的经验,很适合用于中国的跨地域追踪。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全部来自市场,全部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