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21年汪玉凯-官场高危是不是个伪命题--伪命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汪玉凯-官场高危是不是个伪命题--伪命题.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1/3/2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汪玉凯-官场高危是不是个伪命题--伪命题.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汪玉凯:***高危是不是个伪命题?|伪命题
“***高风险岗位”悖论   所谓的“***高风险岗位”(如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公安局长、交通厅长等)全部是老百姓眼中的“肥缺”。之因此会出现这种悖论,是因为所谓的“***高风险岗位”,不过是老百姓的一个描绘,是中国体制下的一个“怪胎”。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情况并没有普遍性,不是说政府公务人员或从事公共治理的岗位全部是高风险岗位。治理***好的、体制机制健全的国家,它们的要害部门,全部算不上是高风险岗位。为何在中国会出现所谓的“***高风险岗位”?这是个畸形的产物,是特殊情况下出现的。县委书记、组织部长等等,全部是管人、管事、管钱的,这些岗位权力太大,加之约束、监督、管理不够,就成了最轻易出现******的岗位,老百姓戏称为“***高风险岗位”。我认为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体制机制问题,而并非是岗位本身。
  从现象上来说,“***高风险岗位”即使不具有世界的普遍意义,不过“高风险”在中国是确实存在的,这是因为中国现在和长久以来一直处于一个社会转型和机制转轨期。在“平均主义大锅饭”时代,大家的心态比较平和,那时候公权力行使得还是相对比很好的。在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以后,我们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社会转型过程和我们公权力的有效制约不匹配,没有有效的对等起来。首先市场化改革深入,社会转型加紧,其次对公权力的制约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制度设计和约束机制,造成在一些方面出现权力泛滥。不是仅仅领导干部有可能***,每个岗位上全部掌握着一定的公共资源,假如掌握公共资源的公权力得不到制约,谁全部有可能走向反面,这是人性使然。比如县委书记为何能成为“高风险岗位”?因为只要当上县委书记,就有很大的用人权,那么通常的请客送礼就会慢慢演变成行贿,演变成权钱交易,最终演变为买官卖官。这是一个很特殊的背景下出现的“怪胎”,我们对主要官员的选拔,没有一个让公众选择的机制,假如老百姓有很大的选择权,那么这些主要岗位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少得多,***的风险也会少得多。
  “风险”是官员自己造成的
  相对于冒着生命危险的部分高危岗位,这种“***高风险”表现在关键岗位上,比如县委书记、组织部长,这是最轻易出现问题的,这种风险的特征是:当一个权力很大的时候,可能把一个好人全部变成坏人。绝大多数县委书记、组织部长等所谓的“***高风险岗位”人选,全部是优异人才,假如不够优异,也不可能把她们选到这些岗位上去,共产党选人用人还是有着很高标准的。这些人有着相对比较高的学历,有理想和追求,甚至有的人还出身贫寒,有着奋斗的渴望和精神,不过当她们的权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难免受到多种多样的诱惑,比如金钱、美色。而当这种诱惑达成一定程度的时候,假如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就有可能使一个好人走向反面,在这个时候,犯罪就是一念之间,她们第一次走向偏差以后,以后就慢慢地麻木****惯这种***方法,走向更深的犯罪。
  举个例子,美国的官员是能够接收礼品的,美国的公务员人员接收礼品,哪怕每十二个月接收一百次也好,一次也好,总额不能超出1000美元,超出这个数额,就算犯罪,不超出,就是合理的。我们的制度就是不能接收任何礼品,这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应该更符合实际一点。当然了,其它机制也要跟上,比如官员财产申报。
  有些人说,假如能做到廉洁奉公,这些岗位就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