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背起行囊走四方:背起行囊走四方下句
文题亮相 请以“背起行囊走四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写清楚游览地点的风光和景物特点,引发大家游览的爱好;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苏辙曾说:“文不能够学而能,气能够养而致”,并以司马迁游览四海的名山大川为证,由此可见,背起行囊走四方,对于作文大有益处。同学们在游山玩水以后,倘若能放大心中的美景,即和众不一样地绘出心中之景,便能够“养气”了。长此以往,可能会如太史公一样产生“奇气”。我们怎样来描绘所见的美景呢?以下方法供同学们借鉴:
一、细察深思现特点。
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风景,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游览时,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去观察景物。只有正确观察,才能发觉景物的独特之美。如三峡一文中,仅以“清荣峻茂”四个字便写出了三峡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的特点。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听取导游或当地人的介绍,研读相关文字材料,对景区作全方位了解,并仔细观察,进行深入思索,因为景区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别具一格的特色,还需我们理性来概括,只有这么,才能把景区的特征鲜明地提取出来,为我们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借景抒情言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把自我情感主动介入于山水之中,融情于景,就会达成“景中有我”之境,绘出独特之景来。同学们在写景时,要学会借景抒情。比如醉翁亭记,作者寄情于山水,和民同乐,让自我那种抑郁的心情,借一个“醉”字表示得酣畅淋漓。又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用简练传神、富有情韵的笔触,描写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正是融入自我的孤寂,内心的落寞,而使得文章情景交融。由此可见,游记之文妙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意山水之间也”。
三、妙用修辞显个性。
借助比方、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点,使读者“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句,利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洞庭湖的大气磅礴。再如满井游记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一句,巧用比方,生动展现了水的清澈,山的妩媚。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利用,使得语言个性化,让景含有了独特的情韵美,更增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四、形式多样铸特色。
游记的形式应灵活多样,能够写成日志、书信、散文等形式;可采取移步换景法,也能够时间为线;可先整体后局部,也可先四面后中央等,同学们在写法上尽可能灵活多变,使文章灵动多姿。只有巧妙构思,精心打造,才能把读者引入“漂亮的风景”中。
佳作展示一
畅游小西天
李爽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随奶奶到危水风景区小西天景点游玩了一天。那奇美的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小西天坐落在滨湖公园西端,东临中华奇石馆,北眺新神洞,和桃花岛隔水相望。园内建筑错落有致,楼、阁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精美,色彩绚丽,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小西天,最引人注目标就是千姿百态的佛像。
沿石径而上,进入滨湖公园远远就可看见在山间打坐的弥勒佛像。她慈颜常笑,袒胸露腹,人称“皆大欢喜”,给游人以欢快的感受。当一登上小西天,就好像进入神仙境界,顿生一个超凡脱俗的情怀。弥勒佛面对游人,笑脸相迎,好像在说欢迎光临。“大肚能容容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