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她是我的灵魂”:灵魂摆渡黄泉
今年是知寒叔逝世十周年祭,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缅怀这位和我父亲结下深厚友情、给我们全家以无私帮助的现代墨学先驱――张知寒先生。缅怀她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缅怀她高风亮节的人生操守,缅怀她生命不息贡献不止的春蚕精神。
父亲和张叔叔的友情,能够追溯到半个世纪以前,因为同是滕州人,同是青年才俊,又同是师从山东名士刘子衡大师,她们有机会相识了。过去的事情我知道的不多,只记得部分作为小辈的所见所闻,不过透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我看到了她们披肝沥胆、生死和共的深厚友谊和竭尽全力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故乡教育的大儒风范。
在我幼时的记忆中,知寒叔是一个高大挺拔、可亲可敬的叔叔。那时正值文革,她因为受迫害而困居济南,说话不多声音却很洪亮。记得1968年的一天晚上,父亲领着我们要赶火车去老家滕县,当初离开车时间已经很近了,为了不误点,知寒叔背起我就跑,边跑还边对俯在背上的我开玩笑说:“晓华,一步十块钱啊”。知寒叔一路小跑累的呼哧带喘,一直把我背到了火车站,送上了火车。即使当初我才4岁多,可这件事我却一直记忆犹新。1996年知寒叔来京疗病,在父亲那里我见到了久违的知寒叔,那时她的头发已经全白,面容却还是那么慈爱,声音依旧那么洪亮。知寒叔见到我的头一句话就是:“还记得吗?我们在济南说好的,一步十块钱,”一句话,好像把我带回了20多年前的那个晚上,跟知寒叔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知寒叔爽朗的谈笑,深深地吸引着我:她的谈话很有感召力,旁征博引,幽默而生动。知寒叔还笑着说上帝不让她去,她要为墨学事业多活几年,大有“病痛灰飞烟灭”的感觉,全然看不出是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话疗”的结果,当初我第一次听说这个词,很佩服知寒叔和疾病做斗争的精神,也感动于知寒叔的乐观和豪爽,折服于她惊人的记忆力。
滕州是二位老人共同的老家,也是她们友情的土壤和感情的纽带,她们对故乡的热爱,渗透在血液之中,非言语所能表示,即使全部到了古稀之年,但了为故乡,全部是全尽一己之力,足另我等年轻力壮的晚辈自叹不及。记得那是1980年代末,知寒叔“墨子里籍”考证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为了纪念这位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还历史以原来的面目,也是为了让后人尤其是故乡人民更加好地纪念墨子弘扬墨子的精神,知寒叔奔走呼吁,倡议成立墨子学会,在她的主动努力和多方运作之下,成立墨子学会一事最终得到了山东大学和滕州市政府的支持。1990年底,含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墨子研究中心最终成立了,该中心的成立揭开了我国墨学研究的新篇章,使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和时代精神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为现代社会重新认识墨子,弘扬墨子精神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很多有识之士和大学问家全部主动参加其中,交流思想,探讨学术。这些成绩全部跟知寒叔不遗余力做地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在今天,促进祖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已经成为共识,文化事业得到各级政府的空前支持和重视,不过在1990年代初想成此伟业谈何轻易。以后,在滕州塑立墨子像、成立墨子纪念馆、四次我国国际探讨会的召开,墨子基金会的建立等等,全部凝结着知寒叔的心血,她被誉为“现代墨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1991年6月,“全国首届墨子学术讨论会暨墨子学会成立大会”在滕州准期举行,大会开的很成功,120多位教授济济一堂,共同筹划墨子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