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应用
一、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产生
全球一体化市场、制造业竞争激烈,产品的开发速度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
从技术发展角度,计算机、CAD、材料、激光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新的制造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快速原型制造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并很快扩展到日本及欧洲,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是近20年来制造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它借助计算机、激光、精密传动、数控技术等现代手段,将CAD和CAM集成于一体,根据在计算机上构造的三维模型,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制造出产品样品,使设计工作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改善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机交流,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降低了企业投资新产品的风险。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应用
传统的零件加工过程是先制造毛坯,然后经切削加工,从毛坯上去除多余的材料得到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这种方法统称为材料去除制造。
快速原型技术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去除”加工法,而基于“材料逐层堆积”的制造理念,将复杂的三维加工分解为简单的材料二维添加的组合,它能在CAD模型的直接驱动下,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的三维实体,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应用
二、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apid Prototype Manufacturing,RPM)是综合利用CAD技术、数控技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及激光技术的技术集成以实现从零件设计到三维实体原型制造一体化的系统技术。它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成形思想的新型成形技术,是由CAD模型直接驱动的快速完成任意复杂形状三维实体零件制造的技术的总称。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应用
三、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过程 ——基本原理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去除”加工法,而基于“材料逐层堆积”的制造理念,将复杂的三维加工分解为简单的材料二维添加的组合,它能在CAD模型的直接驱动下,快速制造任意复杂形状的三维实体,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
从成形角度看,零件可视为逐点、线、面的叠加而成。从CAD模型中离散得到点、线、面的几何信息,再与快速成形的工艺参数信息结合,控制材料有规律地、精确地由点、线到面,由面到体地逐步堆积成零件。从制造角度看,它根据CAD造型生成零件三维几何信息,控制三维的自动化成形设备,通过激光束或其他方法将材料逐层堆积而形成成形零件。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应用
三、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应用
(1)产品的CAD建模:应用三维CAD软件,根据产品要求设计三维模型,或采用逆向工程技术获取产品的三维模型。
(2)三维模型的近似处理:用一系列小三角形平面来逼近模型上的不规则曲面,从而得到产品的近似模型。
(3)三维模型的Z向离散化(即分层处理):将近似模型沿高度方向分成一系列具有一定厚度的薄片,提取层片的轮廓信息
(4)处理层片信息,生成数控代码:根据层片几何信息,生成层片加工数控代码,用以控制成形机的加工运动。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应用
(5)逐层堆积制造:在计算机控制下,根据生成的数控指令,成形头在平面内按截面轮廓进行扫描,固化液态树脂,从而堆积出当前的一个层片,并将当前层与已加工好的零件部分粘合。然后,成形机工作台面上升或下降一个层厚的距离,再堆积新的一层。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整个零件加工完毕。
(6)后处理:对完成的原型进行处理,使之达到要求。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应用
三维模型的近似处理
用一系列小三角平面来逼近模型上的自由曲面,每一个小三角形由三个顶点和一个法矢量来表示,三角形的大小可以选择,从而得到不同的曲面近似精度。
经近似处理的三维模型文件格式为STL,典型的商品化CAD系统都有STL文件输出的数据接口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应用
STL输出的误差
在Pro/E中输出STL文件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