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杨绛百岁回眸: 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到2014 年已累计发行 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 2014 年还在公演;杨绛 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 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 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 岁出版 250 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杨绛, 1911 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杨绛?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生日。?百年的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锺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 让人看到, “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为了坐在屋里能够看到一片蓝天”,便是杨绛的栖身之处。?自1977 年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曾经的“我们仨”,只剩下她独自一人在整理钱锺书的学术遗物, 笔耕不辍。在她身上,人们会忘掉时间的残酷: 101 年无情而漫长,而她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也给人温暖……?有人称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有人向她恳求墨宝,她说:“我的字只配写写大字报。”杨绛不惯于向人赠书,她认为赠书不外是让对方摆在书架上或换来几句赞美的话。?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锺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杨绛见证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中淡的心境启迪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素材积累: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英国诗人兰德